农子自于野,病妻空守帷。
堆床破书里,有我寄怀诗。
这首诗《哭王东溪》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描绘贫贱之人的命运与贤者常有的悲哀,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首句“贫贱仍无寿”,直指贫苦之人往往寿命不长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士的生存困境。接着“贤人自昔悲”一句,将话题转向了那些品德高尚却常感悲伤的人们,暗示了才德与命运之间的矛盾。
“巷穷吊车绝,品重贩夫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王东溪生前虽地位不高,但其高尚品格为周围人所熟知。即使在去世后,吊唁的车辆不再经过他的家门,但贩夫走卒等普通百姓仍然记得他的为人,表达了人们对逝者品格的敬仰。
“农子自于野,病妻空守帷”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王东溪生前的孤独与身后妻子的寂寞。农夫在田野劳作,而病妻只能独自在家,象征着王东溪生前的辛劳与死后妻子的哀伤。
最后,“堆床破书里,有我寄怀诗”点明了诗人通过整理逝者留下的书籍来寄托哀思,表达了对王东溪的怀念之情。整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人生无常、品德与命运的复杂关系,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