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艰苦督役生活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平林惨淡日沈西”,以“惨淡”二字渲染了环境的阴郁氛围,夕阳西下,平林笼罩在一片黯淡之中,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压抑的视觉效果。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疲惫。
接着,“百万城舂落杵齐”,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督役的庞大工程与繁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百万之数,强调了工程的浩大;“城舂”则形象地描绘了工人们在城墙上忙碌劳作的情景,而“落杵齐”则进一步突出了劳动场面的壮观与紧张,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庞大的工程而忙碌。
“努力相歌歌未彻”,在这样的劳作环境中,人们为了缓解压力,相互唱起歌来。然而,“歌未彻”暗示了歌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许是因为劳作的艰辛,或许是因为心中的忧虑,歌声未能真正带来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回头仰羡鸟归栖”,诗人转头望向天空,羡慕那些自由飞翔、归巢休息的鸟儿。这种羡慕之情,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劳作之余能够得到片刻安宁的渴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督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以及对未来可能稍作休息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象与劳作场景,以及人与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繁重任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劳动的尊重与赞美,也有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雁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睡起晏坐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夏花明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