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曾国荃联》
《挽曾国荃联》全文
清 / 聂缉规   形式: 对联

半壁长城,论犁庭扫穴之功,廿载前尽洗蛮烟怅望石头怀谢傅

一官临大海正内修外攘之候,五部互相蚕食那堪江左失夷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壁(bàn bì)的意思:指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蚕食(cán shí)的意思:逐渐侵蚀、侵占。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互相(hù xiāng)的意思:彼此相互的关系或作用

江左(jiāng zuǒ)的意思:指江南地区,尤指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比喻江南地区的人或事物。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扫穴(sǎo xué)的意思:扫除隐藏的敌人或危险。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五部(wǔ bù)的意思:五个部分或者五个方面的合集。

谢傅(xiè fù)的意思:指对老师或恩师表示感谢之意。

正内(zhèng nèi)的意思:指内心正直、思想正派。

犁庭扫穴(lí tíng sǎo xué)的意思:形容彻底清除祸害或恶劣现象。

内修外攘(nèi xiū wài rǎng)的意思:内修指修炼内心,提升自身修养;外攘指对外界的攻击或抵抗。意为修身养性,同时应对外部困难或挑战。

鉴赏

此挽联以精炼之语,高度概括了曾国荃的一生功绩与遗憾。上联“半壁倚长城”形象地描绘了曾国荃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作为湘军领袖,力挽狂澜,保卫大清半壁江山的英勇事迹。“论犁庭扫穴之功”,则赞扬其对平定叛乱、恢复秩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廿载前尽洗蛮烟”,进一步强调了曾国荃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的卓越成就,将时间跨度拉长至二十年,凸显其功勋卓著。“怅望石头怀谢傅”,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曾国荃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曾国藩(字伯安,号涤生,人称谢傅)的怀念,暗示了曾国荃未能得到伯父的更多指导与支持。

下联“一官临大海”则描述了曾国荃晚年官居高位,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需要处理复杂的政务,既要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又要抵御外部的威胁。“正内修外攘之候”,点明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曾国荃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五部州互相蚕食”,形象地描绘了地方势力之间的争斗,暗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那堪江左失夷吾”,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曾国荃未能在晚年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深深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能像东晋名相谢安那样,能够稳定局势、扭转乾坤的人物的期待。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曾国荃的历史功绩,也深刻揭示了其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这位晚清名臣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作者介绍

聂缉规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恋绣衾.夜合

红开翠合欲昏天。薰百和、露滑芳妍。

夜半合欢庭院,羡鸳鸯、人月同圆。

长条绿蔽朱柯挺,吐芳气、作香烟。

雨过还疑濯锦,忘忧处、朝暮花边。

(0)

玉楼春.白芍药

雕阑堆叠瑶池雪。荡日依云擅奇绝。

胭脂一点斗春心,故傍月华轻漏泄。

珠明水白枝头洁。香散荃芜风里爇。

佛前擎出玉盘盂,醉看未许轻攀折。

(0)

桃源忆故人.怀友

望入烟云天际杳。风战绿杨如扫。鸡塞雨淹芳草。

路隔知多少。离情解妒腰肢小。梦里此情偏好。

唤醒数声啼鸟。花落春归早。

(0)

贺新郎.七夕

风洗云痕净。展藤床、天街傍晚,罗衫较冷。

银烛画屏萤拍扇,最好今宵夜景。

看黄姑、试开妆镜。姱容为怯经年病。

漫匀霞、腮颊填桃杏。把眉月,鬓云重整。

痴呆银汉窥桥影。鹊声喧、香车七驾,彩鸾双逞。

玉殿瑶阶传密意,宝枕华灯欢庆。

且莫话、别来孤另。

此夕人间心上事,指双星、暗把盟言订。

更乞与,红丝胜。

(0)

风入松.闲适十首·其四

荷花十里水浮香。夏日初长。

披襟散发云深处,能教肌骨生凉。

折得碧筒劝酒,还堪荷叶为裳。举杯浮白醉红妆。

潦倒壶觞。山青不改年年色,无心云出云藏。

懒逐风尘炎日,且看烟树斜阳。

(0)

天仙子·其一读书

芸阁牙签散几筵。残灯夜雨竹炉边。

坐来心到几千年。怜雪案,叹韦编。

残卷生平未了缘。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