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
遨游(áo yóu)的意思:自由自在地游弋,指自由地行走或旅行。
百道(bǎi dào)的意思:指许多道理、方法、技巧等的总和,表示广博多样。
变风(biàn fēng)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态度或行为突然改变。
采色(cǎi sè)的意思:指摘取花草的颜色,用以比喻学习取长补短的行为。
放浪(fàng làng)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分流(fēn liú)的意思:指将人或物按照不同的方向、路线或用途进行分散或分配。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高风(gāo fēng)的意思:指高尚的风气和崇高的品质。
古经(gǔ jīng)的意思:古老的经书,指古代经书中的智慧和知识
古迹(gǔ jì)的意思:指古代留下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或遗迹。
鸿荒(hóng huā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混沌未分化的世界状态,也用来形容事物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
混沌(hùn dùn)的意思:混沌指的是事物杂乱无章、缺乏秩序的状态,也可以表示混乱、困惑或无序的局面。
蛟涎(jiāo xián)的意思:指极难得到的宝贵物品或极其珍贵的东西。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毛骨(máo gǔ)的意思:形容极为清楚、明显,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
披览(pī lǎn)的意思:仔细观察、仔细审查。
三重(sān chóng)的意思:指事物重复出现三次或层次分明,表示程度深厚、重要性高或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色变(sè biàn)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因恐惧、惊讶、愤怒等强烈的情绪而变化。
特达(tè dá)的意思: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恬憺(tián dàn)的意思:
见“ 恬澹 ”。
天德(tiān dé)的意思:指天意、天命,也指上天所赐予的德行和品质。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为道(wéi dào)的意思:为了追求真理和道德,奉行道义之道。
物怪(wù guài)的意思:指外貌、形状奇特、怪异的事物或人。
无象(wú xiàng)的意思:没有形象,没有模样。形容事物没有明确的形状或形态。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无日(wú rì)的意思:没有一天;每天都
象帝(xiàng dì)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权威和统治力
小有(xiǎo yǒu)的意思:稍微有些,略有
虚无(xū wú)的意思: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空虚状态。
幽疑(yōu yí)的意思:形容事物显得神秘、诡异,难以理解或看清楚。
有年(yǒu nián)的意思:有很多年的经验或历史。
小有天(xiǎo yǒu tiān)的意思:稍有才华或天赋
这首元代诗人杨载的《招真观图》描绘了一幅隐逸与修行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招真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
首句“欲学无为道”,点明了诗的主题——追求无为之道,即道家哲学中强调的顺应自然、不强求的境界。接着“来居小有天”一句,以“小有天”这一道教术语,形象地描绘了招真观所在之地仿佛是人间仙境,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氛围。
“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观内的清静与和谐,精神的纯净能够消除外界的邪气,色彩的变化也反映了风与云的自然变换,暗示着观内环境的超凡脱俗。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本源的深刻理解,通过内心的平静与空灵,感知到天地间的至高真理。
“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赞美了招真观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其高尚的道德风尚与古老的遗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地涉鸿荒表,山开混沌前”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招真观所处之地远离尘嚣,仿佛位于天地初开之时,充满了神秘与原始之美。
“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描绘了观内山谷的幽深与奇特,仿佛聚集了鬼神之灵,而山峰的形状则如同人工雕琢,展现出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叠起三重阁,分流百道泉”展示了招真观建筑的层次与水系的丰富,三重阁楼错落有致,百道泉水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景观。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通过自然界的动物痕迹,进一步强调了观内环境的原始与野性,同时也增添了神秘与活力。
“放浪曾无日,遨游未有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招真观这样的修行之所,也能感受到无拘无束的乐趣。
“古经披览罢,毛骨为醒然”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道家经典的学习与领悟,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与觉醒,毛骨悚然,既是对知识的敬畏,也是对自我心灵的震撼。
整体而言,《招真观图》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招真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