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却儿驹内未买,燕人犹自诧昭王。
《隐吟四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隐吟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刘咏所作。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感慨。
“黄金台畔雨苍凉”,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揽贤才而建的高台,此处以“苍凉”修饰,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也暗含着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游子何心恋帝乡”,紧接着将视角转向游子的心境。游子,指的是离家远行的人,这里的“帝乡”既可指代繁华的都城,也可象征权力与荣耀。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死却儿驹内未买”,这句诗中的“儿驹”比喻年轻有为的将领或英雄,而“未买”则意味着未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或抱负。整句话通过对比死亡与未实现的目标,表达了对英雄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之情。
“燕人犹自诧昭王”,最后一句将话题引向历史上的昭王,即燕昭王。燕人对昭王的诧异,既是对昭王招贤纳士之举的赞叹,也是对未能实现英雄梦想的遗憾。这句话在结构上形成呼应,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在历史的回响中显得更加厚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游子心境、英雄梦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在苍凉的氛围中,蕴含着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