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十七首·其五》
《颂古十七首·其五》全文
宋 / 释师观   形式: 偈颂  押[冬]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伶利(líng lì)的意思:形容聪明敏捷,机智过人。

冷地(lěng dì)的意思:指寒冷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处境艰难或人际关系冷漠的地方。

全身(quán shēn)的意思:指整个身体或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种活动或事情中去。

思量(sī liàng)的意思:思考、考虑、斟酌

无踪(wú zōng)的意思:没有踪迹,无处可寻

寻觅(xún mì)的意思:寻找;寻求

杳无(yǎo wú)的意思:没有踪迹、没有消息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探寻伶利道人的踪迹为题材,表达了对这位神秘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思索。"伶利道人何处去"开篇设问,流露出对道人行踪的疑惑和追寻之意,暗示了道人可能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或世外之地。

"至今寻觅杳无踪"进一步强调了寻找的徒劳和道人的踪影难觅,"杳无踪"三个字传达出一种失落和怅惘的情绪。接下来,诗人通过"有时冷地思量著",描绘出自己在寂静孤独时分,仍然会想起伶利道人,这种思念之情如同寒冷却深沉的思绪,萦绕心头。

最后,"不觉全身在碧峰"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收尾,将诗人沉浸在回忆中的状态具象化,仿佛他的身心已与道人所在的碧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他对道人深深的敬仰和向往,以及对超然生活的想象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寻觅伶利道人的故事,展现了诗人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未知的敬畏。

作者介绍

释师观
朝代:宋

释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谒證老衲于澧州光孝寺,扣可庵然、尤溪印于闽中,又从老衲移住饶州荐福寺。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住平江府蠡口圣因禅院。后历住平江府承天能仁寺、万寿报恩光孝寺、临安府崇孝显亲寺、开山湖州报因佑慈寺、平江府灵岩山崇报寺、临安府西湖澄翠庵、湖州乌回山密严寺。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途次暑雨

泱漭夏云屯,滂沱塞雨繁。

绕渠沙路净,注涧石泉浑。

鹳浴依邱垤,驼鸣傍水源。

凉闺起林末,吹入小行轩。

(0)

百籁坐自吟

飒然一派起秋林,相和无人竟夕吟。

落叶萧萧声乍隐,悬泉㶁㶁响堪寻。

悠扬岂似临风笛,断续非关捣练砧。

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

(0)

由杭放小舟至湖

武林山水过匆匆,春到苕溪一棹通。

村女桑前衫子绿,晴霞林外杏花红。

炉香成市人闻梵,渔网连波星落篷。

如此舟行浑不夜,布帆况有五更风。

(0)

题许云江梅花仕女帐额·其二

银缸背处玉钗斜,多事当年解语花。

赢得溪山归枕席,何须仙眷艳林家。

(0)

八月十一日,渡潍水,观打鱼有感,题店壁,示东归入关客

问渡潍溪口,秋风水面生。

半山斜日晚,一棹小舟轻。

驻马临渊立,何人举网惊?

闲观惜衰老,无复羡鱼情。

(0)

哭单子庸有序

努力起周程,将观圣道明。

非年此人死,在世耻予生。

积善仍无后,潜光未有名。

安从叩冥漠,空复泪纵横。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