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定(bù dìng)的意思: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状态或结果。
芳洲(fāng zhōu)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环境
龙头(lóng tóu)的意思:指某一事物或组织的核心或领导者。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秋千(qiū q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情感在两个相反的极端之间摇摆不定。
去后(qù hòu)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离开后的状态或情况。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拾翠(shí cuì)的意思:拾取翡翠,比喻寻找珍贵的事物。
踏青(tà qīng)的意思:指春天时节出外游玩,尤其是在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
忘归(wàng guī)的意思:忘记回家或迷失归途。
无影(wú yǐng)的意思:没有影子,形容人或事物没有踪迹或不留痕迹。
吴儿(wú ér)的意思:指吴越地区的人。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行云(xíng yú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如,轻松自在,毫不拖延。
秀野(xiù yě)的意思:美丽的大自然景色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游女(yóu nǚ)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女子,多用来形容行踪飘忽、无固定居处的女性。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舴艋(zé měng)的意思:指船只载重量小,容量有限。
正清(zhèng qīng)的意思:清正廉明,公正无私。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 注释
-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 翻译
-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开篇“龙头舴艋吴儿竞”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画面,舴艋是古代一种小船,龙头可能是船头的装饰,而“吴儿竞”则展现了当地孩童嬉戏的情景。紧接着,“笋柱秋千游女并”一句,继续描绘了户外活动的欢乐场面,秋千在古代是一种娱乐设施,这里则是女子们嬉戏的工具。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表达了一种放松心情,随遇而安的情态。这里的“芳洲”指的是美丽的地方,而“拾翠”则是形容女性在自然中嬉戏、游玩的情景;“秀野”则描绘了春天的田野之美,“踏青”意味着在绿色的草地上行走,整体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下片诗句“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行云去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遥山暝”则是对远处山色渐渐变暗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已放笙歌池院静”则表明诗人已经开始了一种更加安逸的生活状态,笙是一种乐器,而这里的“已放”意味着已经开始演奏,整个画面是那么地平和与宁静。
最后,“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院落,给人一种洁净明亮的感觉。这里的“无数杨花过无影”则是对春天杨树飘落的花瓣的细腻描写,这些花瓣在空中飞舞,却不留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美景无限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半山亭
偶然占一壑,事过如秋烟。
如何此亭名,千载惟公专。
后人惜古意,添筑屋数椽。
上结云作顶,下借石为阑。
渡叶宁知数,藏山无碍宽。
一朝搆兵火,瓦落如奔泉。
凄凄雾中眼,误作台城看。
此邦多丧乱,好春无百年。
幽草胜花时,此恨公能传。
我身如独树,不死常兀然。
不见绿阴底,破网蛛丝牵。
洁身远蚯蚁,那复计孤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