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见耒耜,于诗闻钱镈。
愿同攲器悟,更使臣工作。
百工(bǎi gō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能够掌握多种技能,多才多艺。
臣工(chén gōng)的意思:指朝廷中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也泛指为国家、组织或个人服务的下属。
蒿莱(hāo lái)的意思:指人的气质或品行不好,行为不端正。
工作(gōng zuò)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想尽各种办法,不遗余力。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耒耜(lěi sì)的意思:指农耕工具,比喻艰辛劳作。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使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派往外国或附属国的使者,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人通过对比两位古代圣明之君——易见耒耜(古代农业工具)与钱镈(春秋时期的贤相,以教化百姓著称),强调了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以及统治者应当重视农业、关心百姓。
诗中的“于易见耒耜,于诗闻钱镈”两句,通过易和钱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农业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双重期待。易即夏禹(大禹),传说他教民耕作,发明耒耜,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象征;而钱镈则以善于教化百姓著称,代表了文教的重要性。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两句强调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重要性。这里的“百工”指的是各种手艺和劳动,而“圣人”则是统治者或理想中的君主。在诗人的观念中,统治者应当重视这些为国家繁荣稳定打下基础的工作。
接下来的“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两句,则直接指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在期待获得良好收成之前,必须首先清除田间的杂草(蒿莱),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最后,“愿同攲器悟,更使臣工作”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农业工具的重视。这里的“攲器”指的是农具,通过这些工具,诗人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且愿意让自己的臣民们也能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于农业生产的理解和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以及推崇务实和教育的治国理念。
畴昔胪传,仗下奏、祥云五色。
何况是、西山弟子,鹤山宾客。
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
问此君、彷佛似何人,徂徕石。园官菜,登盘碧。
田舍米,翻匙白。懒投诗见素,寄书杓直。
德耀不嫌为隐髻,龟儿已解摇吟膝。
有谁怜、给札老相如,家徒壁。
祥光一夜照乡闾,迟晓邻翁毓凤雏。
举坐已誇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
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馀。
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