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管仲二首·其二》
《管仲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霸图(bà tú)的意思: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势力占据权力,掌握大权,统治一方。

璧帛(bì bó)的意思:指珍贵的宝物或贵重的礼物。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嘉颂(jiā sòng)的意思:嘉颂是指对人或事物表达赞美和敬意的词语。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迄今(qì jīn)的意思:到目前为止,迄今为止

胁制(xié zhì)的意思:指用威胁或强制手段使对方听从自己的意愿。

勋业(xūn yè)的意思:指功勋卓著的事业或业绩。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翻译
他一生的功绩都被记载在书中,
用武力威慑诸侯只为争霸天下。
注释
勋业:功绩,成就。
胁制:威胁,迫使服从。
诸侯:古代中国的封地领主。
祇:只,仅仅。
霸图:称霸天下的计划。
盍:何不,应该。
车攻:指古代战争中的车战。
奏嘉颂:歌功颂德的行为。
迄今:直到现在。
璧帛:贵重的玉器和丝织品,常用于礼物或赏赐。
簉:聚集,堆放。
东都:古代中国的东都洛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管仲二首(其二)》。诗中,诗人赞扬管仲一生的丰功伟绩,他辅佐诸侯,制定霸业策略,使得四方臣服。诗人感叹道,如果能继续歌颂他的功绩,那些赞美之词至今仍会堆积在东都,如同珍贵的璧帛一般。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管仲智谋与影响力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杨祠部宅送陈玉叔之淮安

故人遥拥传,炫服且还乡。

芳草经吴绿,清淮入海黄。

离襟分夜月,官烛照西堂。

祇益风尘梦,随君郢路长。

(0)

至三水江雨骤作

鸡犬依茅屋,鱼虾集市门。

峡山高浪隐,桂水细流喧。

雨枕听更卧,江船把酒论。

丹梯知不远,飞梦蹑昆崙。

(0)

药室六咏·其四

卜筑虽方丈,青溪合自然。

壶中乘倒景,枕内叩灵篇。

龟脑方和药,龙胎定假年。

从来山泽里,别自有儒仙。

(0)

十五夜同丁戊山人集泰泉先生宅分得深字

行云隐明月,华烛散轻阴。

南国词臣第,东游海客心。

坐怜寒漏短,閒爱夜杯深。

更听霜空鹤,翩翩送好音。

(0)

容庵黄公挽词·其一

名高鲁单父,孝掩汉黄香。

绝学笺蝌蚪,清朝咏凤凰。

乞身书太早,忧国鬓徒苍。

赖有中郎笔,新镌古道旁。

(0)

白莲长句和公实

九春芳物已凋残,百舌声中兴转阑。

东园有恨成蹊易,南国无媒寄远难。

成蹊寄远空惆怅,素萼青跌忽摇漾。

袅袅金茎瑞雾通,霏霏玉井香云上。

玉井金茎不易逢,绿叶田田复几重。

鹭窥冰彩愁难定,蝶绕檀心恨正浓。

鹭窥蝶绕疏华动,幽香更倩回风送。

轻绡似出鲛人织,明珠乍见江婓弄。

回塘曲水日初长,妖姬妷女自相将。

但识汉宫持作盖,宁知楚客制为裳。

照影竞窥眉上绿,凌波争比额边黄。

长裾荡桨怜丝罥,皓腕攀条畏刺伤。

直谓将心同白日,始知行乐在青阳。

青阳白日去悠悠,几度相思南陌头。

娇靥只矜如月满,繁华须念逐波流。

银床寂寞翻清露,纨扇凄凉及早秋。

年催已畏倾筐尽,昼短何妨秉烛游。

风撼铜铺难独守,星回金屋迥添愁。

愿学汉皋能解佩,还同河徼善操舟。

操舟解佩怜君久,弃置红颜相忆否。

空持白璧误投人,为少黄金能取酒。

妾意频惊桃李时,君来已及芳菲后。

行路羞看陌上蓬,连根愿比池中藕。

采莲日暮绿江深,因君哀怨进讴吟。

鸿来不惮关山远,菱唱还过越水浔。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