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忆杀:极尽怀念或痛惜之意。
刘改之:诗人名字,具体人物未详。
风流:指才情出众,风雅潇洒。
秣陵诗:指在秣陵(南京古称)创作的诗歌。
白骨:指逝者的遗骸。
青草:象征荒凉和无常。
百咏:众多的诗篇。
尔:你,这里指后世读者。
- 翻译
- 回忆起当年的刘改之,他的风流逸事曾写下过秣陵的诗篇。
如今他的尸骨已埋在青草之下,即使有百首诗作,又有谁能知道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其中一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回忆古时战乱中刘氏兄弟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自己曾经在秣陵(今河南登封)写下感怀古人的诗篇,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与赞美。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历史的无情变迁,如今那些英勇者已化作白骨,埋藏在青草之中。
"忆杀当年刘改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刘氏兄弟(刘邦、刘备等)的记忆,他们曾经在战场上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风流曾赋秣陵诗"则显示了诗人自己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曾在秣陵写下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如今白骨埋青草"一句,描绘出英雄们最终归于尘土,化作白骨,被青草覆盖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当年英勇和今日的安静,表现了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百咏何因尔得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英雄事迹为何能够流传至今的好奇与探究。"百咏"指代诗人对古人的赞美之词,而"何因"则是询问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被后世所知晓。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五柳先生传
渊明千载士,志节尚苦清。
奈为五斗米,受彼县令名。
束带见督邮,颇亦用下情。
当时岂无议,以后何平评?
苟非归去来,五柳传不成。
对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
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馀景。
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
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
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