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不挂:不悬挂。
寸丝:一丝线。
免寒:避免寒冷。
特地:特意。
袅长竿:垂下长长的钓竿。
而今:现在。
落落零零:稀疏零落。
七佛之名:七佛的名字。
甚处安:应放在何处。
- 翻译
- 如果不挂任何东西就能避免寒冷,又何必特意垂下长长的钓竿。
如今稀疏零落,七佛的名字又该放在哪里呢。
- 鉴赏
此诗为宋代僧人印首座所作,名为《偈一首》。从内容上看,此诗反映了禅宗对待世间万物持平态度的修养。
"不挂寸丝方免寒,何须特地袅长竿。"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不为物累的心境。"不挂寸丝"意味着心无牵挂,不依附于任何东西,而"方免寒"则是比喻内心的清凉和解脱。后半句"何须特地袅长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袅长竿"可能指的是世间种种欲望或烦恼,而"不须特地"则表明对于这些东西,不必有过多的在意和执着。
"而今落落零零也,七佛之名甚处安。" 这两句则更深入一步,探讨了禅宗中对佛法的态度。"落落零零"形容事物分散无常,没有固定不变之物,这在佛教中被视为万象皆空的真理体现。而"七佛之名甚处安"则可能是指对佛祖或佛法的追寻,"甚处安"表达了一种对内心安宁和自我认同的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询问七佛之名来暗示自己对于禅修、内在觉悟的渴望。
整首诗体现了印首座僧人对世间法相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内心安宁和自我认同的追求。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禅宗以"空"为本质,以"见性成佛"为修行要旨的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琐窗寒.闺情
砌竹摇波,瓶花弄影,月痕微度。
新寒太甚,怕启绿窗朱户。
听檐梢、风耶雨耶,搅来落叶纷无数。
和碧梧墙外,琼箫一曲,断云归去。无绪。伤孤处。
见绛蜡烧残,泪珠似许。脂痕拭尽,莫到心灰无主。
背银缸、愁整凤衾,者宵怎觅前梦处。
唤侍儿、且放罗帏,数更筹五。
疏影.梅魂
空庭寂寂。怅冰痕一缕,谁更描得。
瘦影荒烟,冷雨前村,犹认旧时江驿。
轻盈倘化梨云去,便剪纸、招来难觅。
又依稀、浅水黄昏,唤起数声风笛。
仿佛亭亭倩女,夕阳移素影,一样清绝。
月地濛濛,雪径沉沉,剩有啼禽消息。
几生纵使重修到,已悟彻、者番空色。
等甚时、购取名香,可奈土花寒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