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杯一受之,晶荧若珠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澄波(chéng bō)的意思:指水面清澈平静,没有波澜。比喻心境平和,没有烦恼。
初月(chū yuè)的意思:指刚出现的月亮,也比喻初次出现或初次经历的事物。
初日(chū rì)的意思:初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或第一天。
丛筱(cóng xiǎo)的意思:指众多竹子丛生在一起,比喻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肺腑(fèi fǔ)的意思:形容真诚、发自内心的感受或表达。
固自(gù zì)的意思:自然而然,固然
广寒(guǎng hán)的意思:形容广阔的天空、明亮的月光。
间隙(jiàn x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空隙或空白部分,也可指时间上的空隙或间歇。
金融(jīn róng)的意思:指货币、资金和财富的运转和管理。
晶荧(jīng yíng)的意思:形容光亮闪烁、明亮夺目。
窥间(kuī jiān)的意思:暗中窥视他人的行为或隐私。
廓如(kuò rú)的意思:形容宽广、辽阔、广大。
眉宇(méi yǔ)的意思:指眉毛和眼睛,形容人的神态和表情。
破碎(pò suì)的意思:指被打碎、破坏,失去原有的完整和完美。
潜颖(qián yǐng)的意思:指潜藏着才智、能力等,但尚未得到充分展示或发挥的潜力。
融液(róng yè)的意思:指两种或多种液体混合在一起,融合成一种新的液体。
如初(rú chū)的意思:如同初次一样,像刚开始一样纯洁无暇。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自雄(zì xióng)的意思:自我吹嘘或自夸自负。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题为《先月亭后拥竹前俯广心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投射。
首先,“初日固自雄,不如初月色。”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初升的太阳与初现的月亮进行比较,暗示月亮的柔和之美超越了太阳的炽烈。这种对比不仅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反差,也隐喻了诗人内心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接着,“诸岭犹黯■,此亭最先得。”描述了群山在黎明时分的朦胧景象,而“此亭”却能最早迎接第一缕阳光,象征着独特的位置和视角带来的不同体验。这里的“先得”,不仅是时间上的优先,更蕴含了对独特见解和先见之明的赞美。
“微辉现眉宇,潜颖窥间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亭子周围的微妙景象,仿佛月光在人的眉宇间闪烁,而在缝隙中窥视,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丛筱玉破碎,澄波金融液。”将竹林比作破碎的玉,水波比作融化的金,生动地描绘了竹叶在月光下的晶莹剔透和水面的平静光泽,展现出大自然的纯净与和谐之美。
“呼杯一受之,晶荧若珠珀。”诗人借饮酒的动作,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深深陶醉,酒杯中的液体在月光下闪耀,如同珍珠般璀璨,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与享受。
最后,“使我肺腑间,廓如广寒宅。”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这美景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如同置身于广寒宫般的清冷与宁静之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山峦、竹林、水面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流畅的韵律和意境的营造,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早登新安县楼
关城树色齐,往事未全迷。
塞路真人气,封门壮土泥。
草浓延蝶舞,花密教莺啼。
若以鸣为德,鸾皇不及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