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不与人期,而人自干之。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花蝶、世人的关系为喻,探讨了自然与人为、静观与介入之间的哲学思考。
首句“花不与蝶期,花发蝶自痴”,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花朵不期待蝴蝶的来访,但当花朵盛开时,蝴蝶却因着对美的追求而痴狂地飞舞。这里通过花与蝶的关系,隐喻了自然规律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微妙联系,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接着,“世不与人期,而人自干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世间万物并不期待人类的参与或干预,然而人类却总是主动地介入其中,试图改变或影响事物的发展。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控制欲和干预倾向,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动机。
后两句“遇物苟无心,纷然无是非”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如果面对事物时能保持一颗无心、无偏见的心态,那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是否就能避免是非的困扰?这里探讨的是如何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以及在面对选择时如何做出更加客观、理性的判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花蝶与世人的对比,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为、静观与介入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如何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