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董邦达笔下西江胜迹中的万杉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大超手植万杉”,开篇即以“大超”这一虚构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位高人亲手种植万棵松杉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植树者的辛勤与决心,也暗喻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默然不辩圣凡”,接着描述了这些松杉在岁月的洗礼下,静静地矗立着,不言不语,仿佛超脱了世间的一切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默然”的状态,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何必元圭说法”,诗人在此引用佛教中佛陀说法的故事,以“元圭”代指佛陀,意在强调自然界的万物自有一番深意和智慧,无需人为的解释或教导。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哲学相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界内在智慧的崇敬。
“山神示迹东岩”,最后点明了地点——东岩,暗示山神在此留下了某种痕迹或启示。这不仅是对万杉寺地理位置的描述,更蕴含了神秘而神圣的意味,让人联想到自然与神灵之间的某种联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杉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的融合,表达了对和谐共生、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集贤李学士寒食即事之什
九逵初旭满辎軿,寒食东风二月天。
陌上垫巾谁傲睨,江边解佩自婵娟。
新妆几处登墙见,沉醉何人藉草眠。
豪侠追欢殊未足,归蹄躞蹀夕阳前。
题孙舜俞府判瑞石图
鸡冠山青龟浦碧,松桂捎云三万尺。
何年星霣化为石,风吹未凝冰玉色。
仙人擘开光烛天,山下人家夜不眠。
松花桂子落如雪,飞入石中坚似铁。
石中种树人不知,石中生树人始奇。
君不见只今瑞图满四海,骚人诗卷牛腰大。
跋罗春伯所藏高氏乐毅论
右军乐毅论,大令洛神赋。
王家小楷天取将,祗馀惊鸾尚双翥。
昭陵银海閟银钩,秦王卧看偷儿偷。
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
裂琼划玉各分散,遗下宝圭三五段。
墨卿收拾骊颔珠,仅仅一百八十馀。
江西今代韩吏部,古心古道生好古。
雷电勃兴急捉取,阿那精灵会飞去。
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已因和梦李白韵以记焉二首·其一
子在人每憎,子亡憎者恻。
自吾失此友,但觉生意息。
犹解梦里来,岂子馀此忆。
死生知有无,贤圣或未测。
浑作白日看,不记夜许黑。
尚怜紫鸾姿,未举先折翼。
只惊玉雪容,冷面带古色。
梦泪觉犹湿,悲罢喜有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