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韩 干 马 宋 /苏 轼 少 陵 翰 墨 无 形 画 ,韩 干 丹 青 不 语 诗 。此 画 此 诗 真 已 矣 ,人 间 驽 骥 漫 争 驰 。
- 注释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以祖居长安少陵,故称‘少陵野老’。
翰墨:书法和墨迹,这里代指杜甫的诗歌。
无形画:形容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难以具象描绘。
韩干:唐代著名画家,擅长画马。
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泛指绘画艺术。
不语诗:比喻韩干的画作虽无声,却能表达深远的情感。
真已矣:真正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人间:人世间。
驽骥:劣马与良马,比喻才能平庸的人与杰出的人。
漫争驰:徒然争逐。
- 翻译
- 杜甫的文采如同无形的画,韩幹的绘画却像沉默的诗。
这幅画和这首诗真是独一无二,世间庸才竞相追逐,又有何意义。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理论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韩干马》。诗中通过描写唐代画家韩干的画作和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艺术高洁与个人才华的自信。
"少陵翰墨无形画" 一句,以“少陵”指代苏轼自己,用“翰墨”比喻笔下的书法和绘画之美,同时强调这种艺术之美是无形的,超越了物质层面。"韩干丹青不语诗" 则用韩干的丹青(即画作)来比喻他的艺术语言,不需要言辞,就能传达深意。
接着两句“此画此诗真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表达了对自己和韩干作品的肯定。这里,“此画此诗”指的是韩干的绘画和苏轼自己的诗歌;“真已矣”表示这两种艺术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后面的“人间驽骥漫争驰”,则用了古代选马的典故,形容世人在评价人才时,如同挑选良马一般杂乱无章,不够精准。
苏轼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自信于己的艺术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韩干艺术的崇敬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
君家大令书盈纸,笔势翩翩趣多媚。
虽云沓拖如少年,岂至拘挛同饿隶。
会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风概尤超诣。
太极琁题犹重书,一时凛凛标英气。
半袖精裓众争求,数幅新裙世犹贵。
当时亲遇得已难,况复传今仅千岁。
龙珠归浦剑还津,此帖君藏真得地。
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硬黄响拓若传吾,完璧摹刊愿垂世。
与襄阳太守张亚仲泛汉江
春波涨酦醅,绿净疑染黛。
神女昔江皋,玩珠仍解佩。
沙光射目明,浪影摇风碎。
乐哉今日游,放溜舞滂湃。
华觞挹空阔,叠鼓助击汰。
仰视白铜堤,岑楼飞綵绘。
游女凭危栏,纷若五家队。
真想谢窘拘,意有千里快。
远岸指烟蓝,飞流罗水硙。
尚想竞渡时,千船唱何在。
赠云道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
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
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
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
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