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碧瓦(bì wǎ)的意思:形容房屋或建筑物的瓦片颜色明亮、光洁如玉。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邻人(lín rén)的意思:指邻居、街坊之间的关系。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前事(qián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已经过去的事情。
咸阳(xián yáng)的意思:指人们的各种情感、行为都是多样的,不可预测。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火(yī huǒ)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的状态。
鱼池(yú chí)的意思: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团体内部的人员素质不高,水平低下,没有竞争力。
- 注释
- 风飘:风吹动。
碧瓦:绿色的瓦片。
雨摧垣:雨水破坏了围墙。
邻人:邻居。
锁门:关门上锁。
几树:几棵。
好花:美丽的花。
闲白昼:在白天悠闲地开放。
满庭:整个庭院。
荒草:杂草丛生。
易黄昏:容易感觉黄昏来临,意指环境萧瑟。
放鱼池:原本用来放生鱼的池塘。
涸:干涸。
蛙争聚:青蛙聚集在一起争夺生存空间。
栖燕梁:燕子筑巢的屋梁。
空:空荡荡的,因为燕子已离去。
雀自喧:麻雀自己在那喧闹。
不独:不仅仅。
凄凉:悲伤、荒凉。
眼前事:当前的景象。
咸阳一火:指秦朝末年项羽火烧咸阳的历史事件。
成原:化为废墟,‘原’这里指荒原。
- 翻译
- 风吹动着绿色的瓦片,雨水冲垮了围墙,幸好有邻居帮忙锁上了门。
几棵美丽的花在白天静静地开着,庭院里长满了荒草,使得黄昏来得似乎更快。
鱼儿被放生的池塘已经干涸,青蛙聚集在一起;燕子离开的屋梁显得空荡,麻雀却在那里吵闹不休。
眼前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到凄凉,遥想当年,咸阳城的一场大火也将一切化为废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住宅,其景象凄凉而又充满哲理。首句"风飘碧瓦雨摧垣",通过风吹雨打使屋顶的青瓦和围墙破败,生动地展现了时间对物质的侵蚀。紧接着"却有邻人与锁门",表明尽管环境已经残破,但仍有人生活在这里,并试图保持一点点秩序。
中间两句"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描绘了废宅中的自然景象。即便是在荒凉之地,依旧有几棵美丽的花朵在悠闲的白日里盛开,而庭院中却被野草所占据,随着黄昏的到来变得更加荒芜。
接下来的两句"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展示了废宅周围生机勃勃的生命。尽管池塘干涸,但仍有蛙声四起;虽然建筑破败,但燕子在空旷的梁间自由飞翔,雀鸟也在此安居。
最后两句"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诗人通过咸阳一带因战乱而化为平地的事实,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哲学思考。这里的“不独”意味着眼前的废宅凄凉并非孤立,而是历史变迁中的一环。
整首诗通过对废宅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入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二
我见凡愚人,多畜资财谷。
饮酒食生命,谓言我富足。
莫知地狱深,唯求上天福。
罪业如毗富,岂得免灾毒。
财主忽然死,争共当头哭。
供僧读文疏,空是鬼神禄。
福田一个无,虚设一群秃。
不如早觉悟,莫作黑暗狱。
狂风不动树,心真无罪福。
寄语冗冗人,叮咛再三读。
早秋寺居酬张侍御六韵见寄
六十上清冥,晓缄东越藤。
山光紫衣陟,寺影白云凝。
湿叶起寒鸟,深林惊古僧。
微风窗静展,细雨阁吟登。
清韵岳磬远,佳音湖水澄。
却思前所献,何以豸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