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
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
败群(bài qún)的意思:指一群人或团体在某种方面失败或失去信誉。
不择(bù zé)的意思:不挑选,不选择
国史(guó shǐ)的意思:国家的历史。
人学(rén xué)的意思:指人们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三长(sān cháng)的意思:三个长处或优点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使人(shǐ rén)的意思:使人指的是某种行为或者事物能够让人产生某种感受或者影响人的心情。
天闲(tiān xián)的意思:指天空没有云彩,形容天气晴朗、无事可做。
同器(tóng qì)的意思:指心灵相通,志趣相合的人。
万世(wàn shì)的意思:永远、万世长存
学制(xué zhì)的意思:学制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定,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此诗《史馆感怀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守陈所作,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记载公正性的深刻关注。诗中以“国史明是非”开篇,强调历史记录应清晰地展现事实真相,以垂范后世。接着,“将以垂万世”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记录的重要性,即通过历史的传承,影响和指导未来。
“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这一句则提出了对历史编纂者能力的要求,认为只有具备智慧、勇气和毅力这“三长”,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基础,传达出“五志”——即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这两句运用比喻,说明历史记录如同冠冕和锦绣,需要精心制作,而学习历史则如同学习如何制作这些精美之物,强调了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恶羊能败群,薰犹可同器。”这里通过“恶羊”破坏羊群的比喻,警示历史记录中不应容忍错误或偏见,即使是最微小的错误也可能导致整体的失真。同时,“薰犹可同器”的表述,意味着即便是在同一容器中,不同的材料也能和谐共存,暗示了历史记录应当包容多样,但又需保持其本质的纯净和客观。
最后,“谁谓天闲中,不择驽与骥。”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编纂者选择标准的质疑,即在历史的记录中,不应忽视任何个体或事件,无论是杰出的“骥”还是平凡的“驽”,都应被公正地记录和评价,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公正性的坚持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记录和学习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公正性的强烈呼吁。
种松六万馀,千五百株活。
长养二十年,大者仅如括。
西斋落日多,六月苦炎热。
邻园树木稀,遮翳不可得。
顾言种树资,求用此时节。
命儿召两佣,伐干并其鬣。
干以需柱梁,鬣以备周匝。
四垂慎勿甲,凉风任超越。
时移一丈板,独踞文竹兀。
伸纸二丈馀,举墨陡一泼。
左盘持蛑螯,右罍把饕餮。
挂衣梅叶梢,绿阴洒晞发。
荷花一夕凋,万里秋无色。
独遗花烈芳,千秋袭陂泽。
扬舲溯大湖,风紧日巳夕。
水鸟习旧栖,戢羽茭菰白。
吊古解维舟,去岸不盈尺。
秉烛褰绣帷,金翘俨宫额。
烛灭飒然中,神爽凛孤魄。
念此芒吻微,奚啻雄虺索。
岂无冶容膏,贞肌以为臛。
念兹不能忘,惆怅至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