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定庚寅纪事·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是(cháng shì)的意思: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习惯或特点。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春燕(chūn yàn)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时,燕子飞回故乡,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食时(shí shí)的意思:指吃饭的时间。
原头(yuán tóu)的意思:原始状态、原来的样子
- 翻译
- 桑柘树林边绿意正浓,春燕带着雏鸟在林中飞翔。
前村不再升起炊烟,总是清明和寒食这样的时节。
- 注释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用作农桑之地的象征。
绿正肥:树叶茂盛,颜色翠绿。
巢林:在树林中筑巢。
春燕:春天的燕子。
引雏飞:带领幼鸟飞翔。
前村:村庄前面。
不复:不再。
炊烟: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长是:常常是。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禁烟火以示哀思。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乡村的宁静景象。"桑柘原头绿正肥",桑柘树丛生的田野上,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暗示着农事的丰收季节。"巢林春燕引雏飞",春燕在繁茂的树林中筑巢育雏,画面生动活泼,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亲情。"前村不复炊烟起",寥寥数笔勾勒出村庄的静谧,炊烟不再升起,可能是因为清明寒食时节人们暂停烟火,以示对先人的怀念。最后一句"长是清明寒食时"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的风俗使得这个场景更具有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季节感的田园小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对传统节日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鉴座主
纸灯吹灭尚迂回,直至如今心未灰。
台石藓花将半蚀,不知焚钞复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