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停泊于旧山之畔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略彴横溪度笋舆”,以“略彴”(小桥)横跨溪流,引出诗人乘坐的竹轿渡过溪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次句“稚松孙竹半蓁芜”,描述了周围环境,稚嫩的松树和竹子与杂草交织,既表现了山林的原始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更迭。
后两句“呼童相伴锄明月,缺处重添一两株”,则将视角转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呼唤童仆,一同在月光下劳作,将零散的树木补植,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间夜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疏影.和李孟符柳
搓黄揉碧。为惜春伴侣,牵挽春色。
老去金城,暮合隋堤,几树归乌梭织。
风流张绪当年事,顿暗老、江南羁客。
拜绪风、彭泽柴桑,健试近来腰力。
眠起颦眉暗里,对人辄起舞,防露心迹。
金缕翻衣,丝绦簪髻,作意尊前欹侧。
知他悟到沾泥絮,应不许、翠楼相忆。
况陌头、攀折游鞭,久绝章台消息。
应天长.调寄应天长奉题公渚道兄碧虑馆词,即希正拍,则沄
镫寒黍梦,筝乱絮痕,华年半侵哀乐。
倚遍旧栏斜日,声声恼清角。东风懒,莺讯错。
暗泪染、背花弦索。凤枝断,粉涴香黏,自分飘泊。
愁鬓送残山,阵雁来时,荒翠更非昨。
问讯故国山色,何人主红萼。蘼芜恨,拚刬却。
又怨写、燕泥帘幕。瘦吟苦,对诉新寒,除是归鹤。
满江红.答刘伯端原韵
同病于今,休再问、故园春色。
有几度、鹤唳惊传,鹃啼呜咽。
绿到蘼芜归未得,青生荆棘何曾歇。
共怜伊、东望路漫漫,无区别。尘土梦,谁安息。
汹涌事,如秋汐。正凉风天末,杜陵怀白。
逐客三更梁上月,关心千里程门雪。
化寒螀、遍地作微吟,声悽切。
满江红.书感
戴角披毛,无毛角、又成何物。
论轮转、卵胎湿化,依稀髣髴。
絮果兰因谁质证,纷纷净域河沙佛。
只鸟生、四足虎能飞,真奇崛。生与死,何飙欻。
祸与福,休祈祓。黄金如斗印,桓圭华黻。
当日王侯朱紫地,空余荒草中庭茀。
倒不如、梨颊倚东风,芳樽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