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其二》
《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其二》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簿书无暇日,琴鹤有閒身。

古道寂寥久,今来见新

野棠税驾莎草藉为茵。

留得清风在,枯禅坐竟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禅坐(chán zuò)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人坐在地上,专心静坐冥想。

古道(gǔ d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道路,也表示古老的道路或传统。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见新(jiàn xīn)的意思:指发现新的事物或新的情况。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枯禅(kū chán)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人,因长时间苦行而形容身体瘦弱。

琴鹤(qín h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情高超,音乐和文学造诣极为出众。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莎草(suō cǎo)的意思:莎草是指生长在水中的浮萍、水藻等植物,比喻没有根基或没有根本的事物。

税驾(shuì jià)的意思:指皇帝御驾亲临,也泛指高官显贵的到来。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无暇(wú xiá)的意思:没有时间或精力处理其他事情,忙于应对当前的事务。

暇日(xiá rì)的意思:指空闲的日子,没有工作或事务的日子。

野棠(yě táng)的意思:指不受人待见的人或事物,比喻被人冷落、不受重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繁忙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首句“簿书无暇日”,点明了官场的忙碌与紧迫,日常事务堆积如山,难以抽身。然而,紧接着的“琴鹤有閒身”则展现了诗人内心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琴鹤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古道寂寥久,今来闻见新”两句,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是对当下新体验的感慨。古道代表了过去的传统与历史,而“今来闻见新”则暗示了诗人通过某种途径或经历,获得了新的感悟或启示,使得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野棠初税驾,莎草藉为茵”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野棠初开,莎草铺地,仿佛是诗人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这里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留得清风在,枯禅坐竟辰”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清风般的宁静心境长久保持下去,如同枯禅一般,静静地坐到天明。这不仅是对当前心境的描述,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永恒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场人士在繁忙工作之余,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超越的过程,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蓦山溪·其三

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

一似楚云归,诮没个、鳞书羽信。

疏狂踪迹,虚度可怜春,阴还闷。晴还困。

赢得无端病。菱花宝镜。拆破双鸾影。

别袖忍频看,生怕见、啼红醉粉。

而今憔悴,瘦立对东风,红成阵,绿成阴,况是春将尽。

(0)

长相思·其四

树槎牙。冰交加。冷艳疏疏瘦影斜。几枝梅放花。

天一涯。语三叉。已是情多怨物华。那堪更忆家。

(0)

水调歌头·其四

美人在何许,相望正悠悠。

云窗雾阖,遥想宛在海中洲。

空对残云冷雨,何限重山叠水,一梦到无由。

遗怨写红叶,薄幸记青楼。金乌掷,玉蟾缺,物华休。

凤梧眢井,一夜风露各惊秋。

唯有远山无赖,淡扫一眉晴绿,特地向人愁。

敛袂且归去,回首谩迟留。

(0)

宋颂九首·其二莫丑

皇祖曰嘻,天生蒸民。立之君长,以养以仁。

乃予不恤,匪鋹之嚚。

(0)

寄赵庶明推官

四十年来赞太平,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能向当初见未萌。

(0)

褚遂良仆射

先皇执手未多时,受诏诚深誓不违。

终向君前还此笏,一身视死喜如归。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