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六首·其一》
《有感六首·其一》全文
宋 / 严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误喜残胡灭,那知患更长。

黄云新战路,白骨沙场

巴蜀连年哭,江淮几郡疮。

襄阳根本地回首悲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悲伤(bēi shāng)的意思:心情低落,感到悲痛和伤心。

本地(běn dì)的意思: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

根本(gēn běn)的意思:完全、彻底的意思。表示事物的根本、本质或者程度极深。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连年(lián nián)的意思:连续多年

沙场(shā chǎng)的意思:指战场,特指决战之地。

注释
误喜:错误的欢喜。
残胡:残余的胡虏。
患更长:更大的祸患。
新战路:新的战场道路。
白骨:白骨累累。
旧沙场:过去的战场。
巴蜀:四川地区。
连年哭:连年哀痛。
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
几郡疮:多个郡县的创伤。
根本地:根基之地。
回首:回顾。
翻译
错误地欢喜胡虏已被消灭,却不知更大的祸患还在延续。
战争的新痕迹在黄云弥漫的路上显现,昔日战场的白骨依然可见。
巴蜀地区连年哀痛,江淮一带多个郡县满目疮痍。
襄阳作为根基之地,回望过去,心中充满无尽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毁灭的图景。开篇“误喜残胡灭”,表达了对敌军即将被消灭的错觉喜悦,这种喜悦往往是短暂且具有欺骗性的,因为紧接着“那知患更长”显示了战乱并未结束,反而可能因为胜利而导致战争延续和灾难加深。

“黄云新战路”,黄色的云彩常被用来形容战乱的氛围,这里象征着新的战斗即将到来。而“白骨旧沙场”则是对过去战役留下的遗迹的描写,白骨成堆,诉说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毁灭。

“巴蜀连年哭”,指的是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因为战争而连年遭受痛苦和悲泣。"江淮几郡疮"则表达了长江与淮河之间地区(即今安徽、江苏等地)因战乱而导致的创伤与疾病,这里的“疮”字形象地比喻着战争对土地及人民的摧残。

最后两句,“襄阳根本地,回首一悲伤”,诗人提到襄阳,这座城池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战略要地,此处被称为“根本地”,强调其重要性。"回首一悲伤"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争所带来的深刻哀思与反省之情。

整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战争的深切批判,以及对受苦人民深沉的同情和哀痛。

作者介绍
严羽

严羽
朝代:宋   字:丹丘   号:“三严”;又与严肃   籍贯: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包恢之父包扬曾受学于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
猜你喜欢

自勉

有路今平坦,无心复怪奇。

尽尝艰苦后,始到老成时。

细读惊前误,精思决旧疑。

端能吾事了,可用此曹知。

(0)

次韵谢曹之才见赠

崦嵫苒苒迫斜晖,梦断铭功十二旂。

邻曲过从穿不借,故乡书问寄当归。

固穷敢向中途悔,小隐无令始愿违。

万境皆空心已死,沾泥落絮肯重飞。

(0)

次韵谢胡子游学正二首·其二

泮宫分席佐邦侯,免使诗人讽不求。

九转定应能点铁,一泓何可着吞舟。

稍知今是山林晚,独奈吾衰岁月流。

径欲为君赋招隐,朝簪窃恐未容抽。

(0)

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其二

鄂城未至客湓城,谁识惓惓欲见情。

端肯寄书凭雁足,遥知求友认莺声。

论心政愿投胶漆,临路良难渡水罂。

江海一生今老矣,待来重结岁寒盟。

(0)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其三

蚁溃金堤薄俗颓,圣门谁与嗣云来。

良难托讽追风雅,只可微辞纪定哀。

有志向能穿虎石,无疑今始悟蛇杯。

掀天气燄吾尝见,转首空成一聚埃。

(0)

次韵胡正卿

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

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

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

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