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矜(bù jīn)的意思:不矜指不自夸,不夸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尺书(chǐ sh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篇幅短小。

出新(chū xīn)的意思:指创新、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传看(chuán kàn)的意思:传播消息、传递信息。

恶岁(è suì)的意思:指年景不好,年岁凶恶。形容时世艰难,社会动荡的情况。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汉节(hàn jié)的意思:指节俭、节约的精神和行为。

集枯(jí kū)的意思:集中干枯的东西

矜持(jīn chí)的意思:形容人谦虚、拘谨,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或意见。

金丝(jīn sī)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柔软光亮,像金丝一样。

枯梧(kū wú)的意思:形容人的精神或才能衰退,无法再振作。

刘表(liú biǎo)的意思:形容人虚有其表,外表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内在空虚。

穷交(qióng jiāo)的意思:指在贫困的情况下相互交往,互相帮助。

去国(qù guó)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骚人(sāo rén)的意思:形容言行轻佻、放荡不羁的人。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数奇(shù qí)的意思:数之不尽、奇之不穷。

天一(tiān yī)的意思:指天下第一,最优秀的人或事物。

新裁(xīn cái)的意思:重新裁剪或重新设计

雪月(xuě yuè)的意思:雪月是一个由雪和月组成的词语,表示冷和美丽。它常用来形容冷酷美丽的女子、寒冷的气候或冷漠的心情。

一隅(yī yú)的意思:指一个小角落或一个狭小的空间。

吟哦(yín é)的意思:指吟咏、歌唱的声音悠扬动听。

指画(zhǐ huà)的意思:用手指在空中画出形状或轨迹。

揽桓须(lǎn huán xū)的意思:指一个人掌握了某种技能或知识后,就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

注释
去国:离开国家。
天一隅:偏远的一角天空。
数奇:命运多舛。
恶岁:凶年。
刘表:东汉名士,以爱才闻名。
灌夫:汉代豪放之士。
矜持:执着坚守。
桓须:比喻亲密的手拉手。
金丝合:比喻诗句的精妙。
高楼雪月:高雅的环境。
吟哦:吟咏。
新意:创新的思想。
《六幅图》:六幅新的画作。
耸:惊叹。
尺书:简短的信件。
骚人:文人。
东游不到吴:未能东行到吴地。
翻译
你我一同离开故乡,十年来身处偏远角落。
命运多舛又遇凶年,谋略不足只能栖身枯枝。
怀念像刘表那样爱才的人,想起穷困时的朋友如灌夫。
我不再执着于汉朝的使命,却更愿握紧你的手。
清雅的诗句如同金丝编织,高楼之上共赏雪月之美。
吟诵中创新意,描绘中追寻前人的典范。
我写下千言诗赋,又创作了新的六幅画卷。
众人传阅赞叹不已,一封尺书唤起共鸣。
别让文人墨客心生怨念,我未能东游至吴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窥见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与意象。

首先,“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两句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漂泊异乡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十年”,可能是虚指长时间,而非实指十年,这种说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天一隅"则形象地描绘出远方故土的模糊轮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情感。

接着,“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两句反映了诗人面临困境和不幸时的心情。"数奇"意味着连续不断的不顺利,而“逢恶岁”则是指遭遇不祥之年。"计拙"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无奈,"集枯梧"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暗喻着诗人的心情和物质上的困顿。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两句中,“好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馀刘表”则是说这种人如同古代的名臣刘表一样难以寻觅。“穷交忆灌夫”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昔日友人的怀念。"灌夫"是一种古代的贤者,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于高尚品质和深厚情谊的向往。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两句继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不矜持汉节"可能是在说尽管身处异乡,但依旧保持着汉族的节操。而“犹喜揽桓须”则是说即便在困厄中,诗人仍然喜欢回味那些古代圣贤的事迹,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清句金丝合"可能是在形容诗歌之美,如同金丝一般精致和华丽,而“高楼雪月俱”则是说诗人在高楼上,伴随着雪和明月,这既是一个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吟哦"是咏叹、吟诵的意思,而“出新意”则表达了诗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指画想前模”则是在说诗人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其内心世界。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两句直接反映了诗人的创作活动。"自写千言赋"是指诗人自己撰写了一篇长赋,这种文学体裁通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而“新裁《六幅图》”则是在说诗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古代的名画进行了新的解读或创作。

最后,“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朋友的关心与提醒。"传看一座耸"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朋友们都能看到他的作品,而“劝著尺书呼”则是要朋友们通过书信来保持联系。"莫使骚人怨"是在告诫不要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产生怨恨,而“东游不到吴”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们在旅行中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或行为而受到挫折。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反映出苏轼那种超脱物外、自强不息的精神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自去冬不雨至今道傍井竭田多不耕有感

匝地风雷空震荡,终宵云雨竟虚无。

媮閒农具田皆废,暍死行人井半枯。

东海愆阳缘孝妇,桑林谒祷本谗夫。

忠魂昭雪奸邪逐,坐见为霖万物苏。

(0)

山谷先生吊秦少游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樽前断肠句江南唯有贺方回此以言语文字知少游者也余乡人有官藤州者谓藤人为余言少游既病洗沐步上光华亭手持白玉杯命取江水立酌一杯而逝呜呼此岂徒然者哉东坡题少游自作挽词以为能一死生齐物我是真知少游者也

古藤阴下偶婆娑,南北随缘意若何。

白玉杯寒亭上月,缕金衣断醉时歌。

还将万里澄江水,尽洗平生绮语魔。

能道秦郎解忘物,岭南唯有雪堂坡。

(0)

回雁峰

三年践蛇虺,一命抵豺虎。

悠悠故园心,万里崖峤阻。

祝融方司南,巨岳镇全楚。

沧波喷石壁,白日洒飞雨。

寥寥苍梧帝,髯断泣二女。

斓斑竹上泪,溅血今如许。

沈文吊湘累,鱼葬得死所。

寂寞千载魂,故物但角黍。

吾生将安归,随此瘴江浦。

逐臣正南游,倦鸟已北翥。

放身秋崖上,万壑赴一睹。

干戈浩茫茫,安得两翅羽。

(0)

二月九日游百门泉览□由殿院有诗刻石因用其韵书之并律诗奉呈·其二

眼看绿净思悠哉,绉縠圆珠串欲裁。

船稳恍如云外去,鸟飞惊自鉴中来。

浺瀜陂浸秦山碎,觱沸泉萦济水回。

何似此闲弄明月,月中长啸有高台。

(0)

寿俞少宰

闽海群仙地,商秋少昊辰。

尽裒山岳气,来作庙堂身。

秀拔千寻玉,群开一角麟。

早年提巨笔,平步历通津。

当宁欣前席,同时叹绝尘。

鳣堂初简拔,乌府即腾掀。

旋综天官要,还跻政路亲。

南台沙碛合,两省衮衣新。

金鼎功名会,纱笼富贵人。

房筹须杜决,萧画赖曹遵。

畎亩家蒙福,图书日效珍。

百城收唾手,万事断垂绅。

皎皎胸中鉴,融融笔底春。

群工推靖密,举世服清真。

直宿非箕斗,逢时实渭莘。

帝嘉忠力久,朝羡宠光频。

申伯诗方续,桓荣赐已陈。

露清龟食息,霜老鹤精神。

永世承元首,中天转大钧。

岁留称寿斝,旬日看车轮。

(0)

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守官代郡之崞县闻余以使事羁留平城与诸公相从皆一时英彦遂以应举自免去驾短辕下泽车驱一僮二驴扶病以来相聚凡旬日而归昔白乐天与元微之偶相遇于夷陵峡口既而作诗叙别虽憔悴哀伤感念存没至叹泣不能自已而终篇之意盖亦自开慰况吾辈今日可无片言以识一时之事邪因各题数句而余为之叙夜将半各有酒所语不复锻鍊要之皆肺腑中流出也

穷愁诗满箧,孤愤气填胸。

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

竟日朋盍簪,论文一樽同。

翻然南飞燕,却背北归鸿。

人生悲与乐,倚伏如张弓。

莫言竟愦愦,作书怨天公。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