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物(bǎi wù)的意思:指众多不同的事物、物品。
半百(bàn bǎi)的意思:指五十岁左右的年龄。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风能(fēng néng)的意思:指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行动的能力。
寒花(hán huā)的意思:形容在严寒的冬天开放的花朵,比喻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强和顽强。
秋半(qiū bàn)的意思:指秋季的一半,比喻时间的过半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散乱(sǎn luàn)的意思:指事物无序、杂乱无章、不整齐的状态。
所期(suǒ qī)的意思:所期指的是期望、盼望的意思。
物变(wù biàn)的意思:
事物变化。《淮南子·泰族训》:“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载物变,统之天文。”
远岫(yuǎn xiù)的意思:比喻目标或远方的事物。
重叠(chóng dié)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重叠在一起。
- 注释
- 秋半:秋季过半,指深秋时节。
溪鱼:指生活在溪流中的鱼类。
坼:破裂,这里形容风吹裂芡实。
芡觜:芡实的尖端。
梨腮:梨子的表面,比喻被露水打湿的样子。
远岫:远处的山峰。
寒花:在秋天开放的冷艳花朵。
所期:期待的人或事。
日暮:傍晚,黄昏。
与谁回:和谁一起回去。
- 翻译
- 秋季过半,万物都在变化,溪中的鱼儿不再来游。
风吹过,把芡实的尖端都吹裂了,露水打湿了梨子的脸颊。
远处的山峦重叠显现,寒冷的花朵零散地开放。
我期待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天色渐晚,与谁一同归去呢?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独自钓鱼时的孤寂与期待无法实现的情感。
“秋半百物变”一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秋天万物凋敝的景象。接着,“溪鱼去不来”,则是具体描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感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渴望与孤独的情绪。
“风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两句,更进一步展示了秋天景色的细节。风吹动稻穗、露珠滋润果实,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视野之中。
“远岫重叠出,寒花散乱开”则是对远处山峦和秋花的描绘。诗人通过层层叠嶂的山脉与零落的寒花,表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静谧与淡漠。
最后,“所期终莫至,日暮与谁回”,表达了诗人的期待落空和归途时的孤独感。诗人期待着某种东西或某个人,但最终未能如愿,这种无奈的情绪在黄昏时分变得尤为强烈。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蜀中相士范思齐往全州见万先之教授
两脚那解上金銮,两手只合把钓竿。
比身管乐儿时态,已翻九河洗我肝。
范生来自浣花里,眼中之人定谁贵。
百鍊未必贤绕指,贵人正要老于事。
斜风细雨又春休,落花啼鸟总春愁。
试问谈间立封侯,何如百钱挂杖头。
寄题刘成功锦里
嘉林市中尘一丈,嘉林寺后竹千竿。
先君授徒竹窗底,我初识君俱少年。
同师同舍同笔砚,火冷灯青飞雪片。
春风一夜吹林花,南北飘零各星散。
我今头白苦思归,羡君山园芋栗肥。
为君题作小锦里,君应一笑巾堕几。
清晓趋郡早炊幽居延福寺
小轿欹还正,荒蹊细又纡。
危峰上金镜,远草乱琼珠。
雾外钟声近,花梢殿脊孤。
老僧知我冷,展席傍红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