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碍眼(ài yǎ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令人感到不舒服或不方便,使人感到困扰或烦恼。
不物(bù wù)的意思:不值得一提或不值得关注的事物
不碍(bù ài)的意思:不妨碍、不阻碍、不影响
大地(dà dì)的意思:指广阔的土地、大地之上。
觌面(dí miàn)的意思:指面对面见面,形容两人近距离接触。
森罗(sēn luó)的意思:形容众多的人或物密集聚集在一起,数量繁多。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竖拂(shù fú)的意思:竖立起来拂去,形容毛发或羽毛竖立向上。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眼光(yǎn guāng)的意思:
◎ 眼光 yǎnguāng
(1) [eye]∶视线
我讨厌他那种眼光
(2) [sight;vision;foresight;insight]∶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眼光远大万象森罗(wàn xiàng sēn luó)的意思:形容世界上的万物或事物非常繁多。
-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语言简洁而深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和当下领悟的特点。"言发非声,色前不物",意指言语表达超越了声音的形式,色彩显现之前并无实体,强调的是超越概念和感知的实相。"当机觌面全提",意味着在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中,即刻领悟真理,无需繁琐的仪式或教条。
"岂在拈槌竖拂",进一步指出禅修并非依赖外在的工具或形式,而是内在的觉醒。"山河大地,不碍眼光",暗示禅者的视野开阔,不受世俗束缚,看到的是宇宙的广大无垠。"万象森罗,形端影直",则描绘出万物有序,形象端正,反映出禅者内心的清明与正直。
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禅宗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追求,以及对世间万物本质的理解,引导读者超越表象,洞察生活的真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