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
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
不修(bù xiū)的意思:指不修理、不整顿。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杵声(chǔ shēng)的意思:指锤击声或敲击声。
官塘(guān táng)的意思:指官员、权贵聚集的地方。
官人(guān rén)的意思:指官场上的人,也可指丈夫。
官吏(guān lì)的意思:指官员和公务员。
官兵(guān bīng)的意思:指官员和士兵,泛指军队和政府部门。
薨薨(hōng 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响亮。
皇天(huáng tiān)的意思:指天帝,用以形容天空的庄严威严。
加鞭(jiā biān)的意思: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尽是(jìn shì)的意思:充满、全是
军机(jūn jī)的意思:指军事机密,也可指军事计划、军事行动等。
水涯(shuǐ yá)的意思:指水流的边缘或边界,也用来形容人生的边缘或边界。
言官(yán guān)的意思:中国古代官员中负责言论监督和批评的职位。
这首《修塘谣》由清代诗人钮琇创作,生动描绘了古代官府修筑官塘时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与民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
诗中开篇即以“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描绘出官府行动迅速,命令如箭在弦,预示着一场劳役即将开始。接着,“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揭示了修塘工程与军事行动的关系,同时也点明了修塘对百姓而言是一场灾难,反映了当时官府决策的草率和不顾民生的现实。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形象地描绘了劳工们在酷热或严寒中搬运材料的艰辛情景,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尽是塘夫膏与脂”一句,将劳工们的汗水比喻为膏脂,表达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深切同情。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对劳工们的不利影响,雨水的增多不仅没有带来滋润,反而加剧了塘土的侵蚀,使得劳工们的劳动成果面临破坏的风险。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官府决策不当的一种隐喻。
“官吏督修猛于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吏在督修时的严厉态度,如同猛虎一般,让劳工们感到恐惧和压迫。这种高压政策不仅加重了劳工们的负担,也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最后,“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描述了劳工们在艰苦条件下仍需努力工作的场景,同时“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则表达了劳工们对官府的无奈和绝望,他们为了生存,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孩子,以此换取修塘所需的费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人民在苛政下的悲惨命运。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