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谢于乔韵》
《和谢于乔韵》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疲骖旧路不劳牵,十载重游意惘然

丹灶药成鸡已化,石墙阴冷鹿犹眠。

仙踪下与尘埃隔,野色西来岛屿连。

不似玄都摇落,秋来还看花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岛屿(dǎo yǔ)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与周围环境隔绝,孤立无援。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来还(lái huán)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进行补救或弥补。

疲骖(pí cān)的意思:形容人或动物疲倦不堪,筋疲力尽。

墙阴(qiáng yīn)的意思:指在墙的阴影里,比喻隐藏在背后或不显露出来的地方。

惘然(wǎ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失落、迷茫或困惑。

仙踪(xiān zōng)的意思:指仙人所留下的痕迹或足迹。

玄都(xuán dōu)的意思:玄都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神秘而难以理解。

摇落(yáo luò)的意思:指风摇动树木使树叶掉落,比喻事物的变动、衰败。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阴冷(yīn lěng)的意思:形容天气阴沉、寒冷。

载重(zài zhòng)的意思:指承担重任或负重的能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和谢于乔韵》。诗中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感慨与所见之景。

首联“疲骖旧路不劳牵,十载重游意惘然。”写出了诗人驾车重访旧地,无需牵马,却内心充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丹灶药成鸡已化,石墙阴冷鹿犹眠。”通过“丹灶”、“药成”、“鸡化”、“石墙”、“阴冷”、“鹿眠”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景象,暗示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颈联“仙踪下与尘埃隔,野色西来岛屿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仙踪难觅,尘世与仙境相隔,而远处的野色与岛屿相连,构成了一幅既广阔又孤寂的画面。

尾联“不似玄都易摇落,秋来还有看花天。”以“玄都”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肯定,即使是在秋天,也能找到赏花的时节,寓意着即便在看似衰败的环境中,也总有生机与希望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人生变迁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与美好的坚韧精神。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其一

桃源仙子忆刘郎,不惮严冬雨雪凉。

红雨已先初夏落,妖魂重对小春芳。

冷侵绿萼刚舒脸,寒彻朱衣强喷香。

谁向荒园慰萧索,数枝无语映斜阳。

(0)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其六

居士才微学未深,静思宁不愧中心。

难忘北海千钟酒,虚负西庵一炷沈。

绮语效颦赓险韵,瑶琴学步鼓纯音。

此番公案休拈出,祗恐相传入笑林。

(0)

和移剌子春见寄五首·其三

且喜朝廷先正名,林泉隐逸总公卿。

群雄一遇风云会,万国咸观日月明。

丹凤固应潜乱世,白麟自今出升平。

伫看北阙垂温诏,夜半前席进贾生。

(0)

过天宁寺用彦老韵二首·其二

今日从征亦偶然,天宁遐想思悬悬。

贪荣不得还山去,须信衰翁未古贤。

(0)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其一

天纵吾君大圣人,天兵所指弭烟尘。

三齐电扫何须郦,六国雷驱不用秦。

诛佞未闻曾请剑,劾奸谁肯试埋轮。

伴食黄阁空无辅,自笑龙钟一老臣。

(0)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其二

旃檀奁里贮灵牙,来自中天尊者家。

莹色冷夺秋夜月,真光明射晚晴霞。

本同舍利元无别,疑是金刚事有差。

犹忆广长舌左右,咀嚼风雨震雷车。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