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其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的情境,展现了佛教中关于“主”与“宾”、“新”与“旧”、“师”与“生”的互动关系,以及禅宗中强调的“悟性”与“智慧”的重要性。
“主中之宾”,在禅宗语境中,可以理解为主人(即师父或高僧)与来访者(即弟子或求法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师父还是弟子,都应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即使在对话中,师父也可能从弟子那里获得新的启示。
“温故知新”,意味着回顾过去的教诲和经验,从中汲取新的理解和智慧。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对人生经验的反思与提炼,体现了禅宗中重视内省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互换相照”,强调了在交流与互动中,双方都能相互启发、相互照亮。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体现了禅宗中强调的“心心相印”。
“师子嚬呻”,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师子”象征着智慧与力量,而“嚬呻”则可能指出了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这句话暗示了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面对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考验,但最终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智慧的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关键理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与成长,同时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作为导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保持谦卑与探索的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鹿角岔
横空断壁疑削成,上有一罅通人行。
左旋右折盘空曲,锋棱峨峨欲来触。
苍藤古木相结缠,白日不到阴崖前。
征马哀鸣仆夫瘁,果然蜀道如登天。
忆昔摇鞭过剑阁,逸气飞腾小川岳。
那知垂老瘴江游,万里羁魂销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