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风而靡者草也,见霜而殒者亦草也。
见风而鸣者松也,见霜而凌者亦松也。
见风而靡,见霜而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风霜吟》,以草和松为例,探讨事物在面对自然环境中的变化。首句“见风而靡者草也”,形象地描述了草在风中随风摇曳的情景;“见霜而殒者亦草也”,则揭示了草在严霜下易凋零的脆弱。接下来,“见风而鸣者松也”,赞美松树虽经风吹却依然挺立;“见霜而凌者亦松也”,则展示了松树在霜冻中傲然不屈的姿态。
诗人通过对比草与松,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赏:“见风而靡,见霜而伤”,草的软弱与松的坚韧形成鲜明对照。最后两句“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寓意即使面临困境,有如松一般坚韧的生命才能长久存在,不会轻易灭亡。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于人生境遇的独到见解。
峨峨中庭石,傍此寒岁花。
离离错锦绣,五色明朝霞。
双鹊何处来,相对声喳喳。
似为主人报,水曹恩宠加。
水曹住近荆门闸,千里洪流归弹压。
疏排不数贾让功,决瀹尽遵神禹法。
玄圭早晚当告成,天王近日已知名。
崇阶峻级悬相待,岂用区区灵鸟声。
黄鹂鸣树颠,嘤嘤求友声。
佳人远言迈,牵我幽思情。
思情何绵绵,绵绵复萦萦。
出门望轩盖,道阻不可征。
霭霭山气浮,晶晶川云平。
鸿雁方北飞,谁哉达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