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阑思蟹足,话久觅绒袍。
竹语调刀切,云啼獝狖高。
等閒历寒暑,颠里换斑毛。
这首诗描绘了在王连玉家中的一次小饮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与生活琐事的温馨画面。
首句“浅屋低檐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居所的朴素与亲切,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风港。接着,“春花滴小槽”一句,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融入其中,小槽滴落的春花,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着生活的点滴美好。
“箸阑思蟹足,话久觅绒袍”两句,通过日常饮食与交谈的细节,展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宾主之间的深厚情谊。思蟹足,可能是在期待美味的螃蟹,而觅绒袍则可能是为了适应稍凉的天气,体现了对宾客的周到关怀。
“竹语调刀切,云啼獝狖高”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子和云以生命,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刀下被切割的声音,以及云层中獝狖(一种猴子)的啼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等閒历寒暑,颠里换斑毛”两句,总结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无论是四季的更替还是岁月的累积,都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经历着成长与变化。这种对时间的感慨,既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与意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