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持国石藓》
《和持国石藓》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感]韵

石根云常蒸,老藓密于毯。

湿翠连涧阴,净绿绕岩坎

不异泉上芹,丰茸犹可揽。

安知山中客,远寄趣已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íguóshíxiǎn
sòng / méiyáochén

shígēnyúnchángzhēnglǎoxiǎntǎn

湿shīcuìliánjiànyīnjìng绿ràoyánkǎn

quánshàngqínfēngróngyóulǎn

ānzhīshānzhōngyuǎndà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丰茸(f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丰满而柔软。

寄趣(jì qù)的意思:寄托情趣、表达兴致。

涧阴(jiàn yīn)的意思:指山谷中的阴凉处,也比喻逃避困境或危险的地方。

石根(shí gēn)的意思:指坚实、稳固的根基或基础。

岩坎(yán kǎn)的意思:指坚硬的石头或岩石,比喻坚固、稳定。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远寄(yuǎn jì)的意思:寄托远方的思念或希望。

注释
石根:石头的根部。
云常蒸:常年云雾缭绕。
老藓:多年生的苔藓。
密于毯:比毯子还密集。
湿翠:湿润的翠绿。
涧阴:山涧的阴凉处。
净绿:清澈的绿色。
岩坎:岩石的边缘。
泉上芹:泉边的芹菜。
丰茸:茂盛繁密。
犹可揽:仍可采摘。
山中客:山中的隐士。
远寄:遥远的寄托。
趣已淡:乐趣已经淡泊。
翻译
石头根部长年云雾缭绕,老苔藓密布如毯子。
湿润的青翠连接着山涧的阴凉处,清澈的绿色环绕在岩石边沿。
这与泉边的芹菜无异,茂盛繁密仍可采摘。
谁能知道山中的隐士,他们的乐趣早已淡泊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持国石藓》,通过对石根上生长的茂密老藓的描绘,展现出山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石根云常蒸"描绘了石根处云雾缭绕的景象,"老藓密于毯"则形象地写出藓苔覆盖如毯的质感。"湿翠连涧阴,净绿绕岩坎"进一步描绘了绿色蔓延至涧边和岩石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清幽的氛围。

诗人以"不异泉上芹,丰茸犹可揽"比喻这些石藓如同泉水边的芹菜,生机盎然,可供采摘,表达了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然而,最后一句"安知山中客,远寄趣已淡"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感慨,虽然景色优美,但远离尘世的孤独和心境的淡泊也隐约流露出来。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情于景,借物抒怀的山水小品。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枞阳寓楼

小楼遥向大江开,极目云天亦快哉。

楚水一湾藏万户,汉皇千古有高台。

潮环柳岸渔蓑集,风送芦洲贾舶来。

胜地可怜埋市井,登临谁是大夫才。

(0)

春日游翠云亭晚眺怀亡友

再至曾游处,凭高望远天。

暮云飞岭岫,春色暖人烟。

亭子存犹昔,钟期去不还。

浮生瞬息梦,此日意茫然。

(0)

清明前一日江上送友

朝雨霏微浥细尘,露桃烟柳一番新。

粥香野店寻花路,浪暖春江唤渡人。

遮住马头频劝酒,拨残凤尾欲沾巾。

韶光此际添惆怅,芳草斜阳绿正匀。

(0)

金牌坑地中得古窑器

崒峍金牌山,郁郁生云气。

巨木盘幽崖,村落聊位置。

将欲就山麓,稍辟为平地。

开基深寻丈,忽得古藏器。

盆盂及瓶缶,尊罍式各异。

玉质陶兼土,朴拙非近制。

沈埋历岁时,完好色逾粹。

不知千年前,此物谁所瘗,古云桑田更,其说亦良是。

高下理相倾,数极且自至。

何为复区区,蜗角争名利。

辛苦衔西山,填海学精卫。

(0)

论古·其一

《阴符》诵熟揣摩成,十上终邀六印荣。

纵使有田皆负郭,可能结舌事躬耕。

(0)

施州卫寄所亲

环卫皆君长,东南尽笮邛。

流官乘小驷,蛮妇织花賨。

刀剑生睚眦,衣冠列附庸。

不烦司马檄,尺土亦王封。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