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其一》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其一》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江流千顷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山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画板(huà bǎn)的意思:指用来画画的木板或纸板,比喻人的心思或计划。

楼阁(lóu gé)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也比喻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事业。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容纳(róng nà)的意思:指能够接纳、包容事物或人物。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争教(zhēng jiào)的意思:指竞相争夺教职或求学机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在浩渺江水与云烟之间的壮丽景象,以及楼阁在画板和朱檐的遮掩下,如何巧妙地容纳了周围的好山川,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与视觉效果。

首句“江流千顷蹙云烟”,以“蹙”字生动地描绘出江水奔腾,仿佛要将云烟挤压在一起的气势,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动态之美。次句“楼阁虽高不似前”,转折中透露出一种对比,暗示了随着时间或视角的变化,眼前的景致已非往昔可比,可能是指楼阁的高度不再成为观景的唯一焦点。

接着,“画板朱檐遮取尽”,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楼阁周围的装饰——画板与朱檐,将视线中的其他元素巧妙地遮挡起来,强调了楼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它在整体景观中的独特地位。最后,“争教容纳好山川”,则表达了尽管有画板和朱檐的遮蔽,但黄鹤楼依然能够包容并展现周围美丽的山川景色,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黄鹤楼的雄伟与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建筑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依韵和张中乐寺丞见赠

朝车走辚辚,暮车走??。黄埃蔽车轮,赤日烁车屋。

靡论远与近,安问疏与熟。

贤愚各有求,往返相磨毂。

我马不出门,我迹亦以局。

心慕中乐贤,道义闻且宿。

其言清而新,其貌古不俗。

书可到二王,辩可折五鹿。

往见未为劳,定交然后笃。

惠诗何劲敏,对敌射铜镞。

穿杨有旧手,惊雀无全目。

强酬非所当,宜将弓矢速。

(0)

李审言遗酒

大梁美酒斗千钱,欲饮常被饥窘煎。

经时一滴不入口,漱齿费尽华池泉。

昨日灵昌兵吏至,跪壶曾不候报笺。

赤泥坼封倾瓦盎,母妻共尝婢流涎。

邻家莆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

当街卖杏已黄熟,独堆百颗充盘筵。

老年牙疏不喜肉,况乃下箸无腥膻。

空肠易醉忽酩酊,倒头梦到上帝前。

赐臣苍龙跨入月,不意正值姮娥眠。

无人采顾傍玉兔,便取作腊下九天。

拔毛为笔笔如椽,狂吟一扫一百篇。

其间长句寄东郡,东郡太守终始贤。

切莫汲竭滑公井,留酿此醑时我传。

(0)

宋中道失小女戏宽之

宋子失汝婴,苦将造物怪。

造物本无恶,尔责亦已隘。

且如工作器,宁复保存坏。

收泪切勿悲,他时多婿拜。

(0)

舟次山阳呈王宗说寺丞

远客虽有乐,莫如逢故人。

夜怀夷门时,月照楚水滨。

自居扁舟上,随处与船邻。

宜将到此日,因使报朋亲。

(0)

江邻几沈文通二学士见过

东城车马多,巷无蹄与辙。

如何二贤豪,侵晨顾衰苶。

喜言雨后凉,早暮脱炎热。

爱子屋室静,尘土都已绝。

不唯清耳目,亦粗养愚拙。

江碑读头陁,沈赋赏雌霓。

固知世德高,学问冠时哲。

我惭于其间,荆华参蚁蛭。

然推鹏鴳分,自足不少别。

君归邀此吟,把笔强搜抉。

(0)

江邻几迁居

闻君迁新居,应比旧居好。

复此假布囊,家具何草草。

我贫无囊假,来僮笑欲倒。

所笑还往人,生计不足道。

非用僮仆知,虽贫自怀宝。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