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汤之贤,莫能弗遇。
《闵雨诗·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闵雨诗》第四篇,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干旱天气的忧虑与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诗中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暮春时节,气候异常干燥,久旱无雨。这种自然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伊年暮春,旱久不雨。”“伊”字在这里引出了一种叙述的语气,仿佛在说“在这一年暮春的时候”,紧接着描述了干旱持续的时间之长,“旱久不雨”。
接着,诗人以一种哲学的视角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人曰时哉,历有常数。”这句话意味着人们认为这是时间的安排,自然界的运行有着固定的规律。这里蕴含着对自然界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有限认知的谦逊。
随后,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引用了古代圣贤禹和汤的例子:“禹汤之贤,莫能弗遇。”禹和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禹治水有功,汤则以仁德著称。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暗示即使是贤明的君主也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法则的不可违抗性。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语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之情。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对干旱问题关注的诗歌,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毗陵郡斋追忆乡味
坐无黄雀牛尾狸,荆溪日日思江西。
若无鹅梨与海错,江西却恐思荆溪。
旧居江西不自惜,到得荆溪却追忆。
明年官满归江西,却忆荆溪难再得。
江珍海错各自奇,冬裘何曾羡夏絺。
鹅梨黄雀无不可,荆溪江西不关我。
送毗师西游
望望王城十二门,青山行尽入红尘。
近来富贵皆天与,到处应多问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