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亳社(bó shè)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聚集不成气候。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客途(kè tú)的意思:指旅途中的客人,也泛指在外地的人。
鹿台(lù tái)的意思:指官方的职位、地位或权力高而威望大。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农事(nóng shì)的意思:
[释义]
(名)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构成]
偏正式:农(事
[例句]
农事繁忙。(作主语)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市井(shì jǐng)的意思:指社会底层、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貌。
微利(wēi lì)的意思:微小的利润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倚赖(yǐ lài)的意思:依靠、依赖他人的支持或帮助。
鱼山(yú shān)的意思:鱼山是指一个人在水中浮动,宛如在山上行走一样。形容人在水上行走自如,游刃有余。
月客(yuè kè)的意思:指来自外地的客人,也可用来形容短暂逗留的客人。
市井人(shì jǐng rén)的意思:指普通百姓,平凡而朴实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重到砀山示白文卿》,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品格和境遇。首句“不解营微利”,表达了诗人不追求蝇头小利的高尚情操,显示出其淡泊名利的态度。次句“元非市井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并非世俗的商人,而是有着更高追求的人。
“麦秋农事远”写出了农忙时节已过,诗人远离了农田劳作的生活,暗示着他的身份可能已经转变。接下来,“花月客途贫”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清贫,即使在花好月圆之时,也未能享受到富足的安逸。
“路隔鱼山水,衣馀亳社尘”通过“鱼山水”和“亳社尘”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以及环境的简陋,反映出他的漂泊状态。最后两句“小儿无倚赖,梦里鹿台春”,以家中小孩的无依无靠,反衬出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使现实贫困,仍能在梦中追寻那如鹿台般的富贵春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清贫、心怀理想的形象,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