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搏击(bó jī)的意思:搏击是指奋勇争斗、拼搏奋斗的意思。
澄霁(chéng jì)的意思:形容天空明净,没有一丝云雾。
稻粱(dào liáng)的意思:稻粱是指稻谷和粱谷,泛指粮食。也用来比喻食物、生活等物质条件。
飞隼(fēi sǔn)的意思:比喻人的行动迅捷敏锐,能力出众。
感叹(gǎn tàn)的意思:表示惊讶、赞叹、感慨等情感。
候虫(hòu chóng)的意思:指眼泪一滴接着一滴地流下来,形容非常伤心或悲痛。
华滋(huá zī)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富有滋味。
卉木(huì mù)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景象。
空日(kōng r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可做的日子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人境(rén jìng)的意思:指人类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塞马(sāi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速度极快,如同飞马一样迅疾。
嘶风(s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犹如嘶嘶作响的声音。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物情(wù qíng)的意思: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情感。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忧愁(yōu chóu)的意思:形容内心忧虑、烦闷的心情。
- 注释
- 澄霁:天气晴朗无云。
萧瑟:形容秋天的凉爽和寂静。
候虫:季节性昆虫,如蝉、蟋蟀等。
卉木:花草树木。
失颜色:失去原有的生机和色彩。
来鸿:南飞的大雁。
飞隼:小型猛禽,如鹞子。
人境:人间,指世俗社会。
物情:事物的情感或状态。
韩笔:韩愈的文笔,这里借指深沉的感慨。
- 翻译
- 秋天天高气爽,秋意渐显萧瑟。
边塞的马儿在风中欢快嘶鸣,夜晚的虫鸣声充满哀伤。
花草收敛了鲜艳,天地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南归的大雁寻找食物,疾飞的猛禽迅速出击。
人间景象顿时凄清,万物情感也显得悲凉。
忧虑和哀叹难道没有缘由,我像韩愈般感慨万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开篇两句,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清冷与肃杀。澄霁的天空透露出一种淡远的寂静,而萧瑟的秋风则带来了季节更迭的悲凉。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这里,“塞马”可能指边塞之地,马匹在秋风中发出健康而有力的嘶鸣声,与此同时,小虫儿也开始了它们的晚歌,这种对比强化了秋天的氛围。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随着季节的转换,植物和树木逐渐收敛了它们的花朵,整个世界似乎失去了夏日的鲜艳与生机,只剩下了一片萧条。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这两句写到了秋天的鸟类,它们或是在讨论如何收获谷物,或是以迅猛的速度捕食,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季的活力与竞争。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到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萧瑟和孤寂,以及万物都带有一种悲凉的情怀。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忧愁并非无缘,而是因为深感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这里提到的“韩笔”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文风,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发这份感慨。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沉痛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探春.又题“春江后游图”
鸿爪前尘,鸭头新涨,樟亭潮落时候。
画鹢冲波,凉蟾出海,天水空明如昼。
莫道闲花月,似赤壁、当年还又。
羽衣此日翩翩,玉人应共携手。
休恨秋风去久,看镜里青娥,照人依旧。
万古圆期,一江幽梦,忍唱晓风杨柳。
重问鸥盟处,可省识、诗稿黄九。
浪迹归来,醉怀何限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