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衰(bù shuāi)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永远不会衰退或消失。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倒心(dǎo xīn)的意思:指心思倒转,对内外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完全颠倒。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潦倒(liáo dǎo)的意思:形容生活贫困困顿,失意凄凉。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戚施(qī shī)的意思:形容亲戚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呻吟(shēn yín)的意思:指痛苦或不满时发出的低声呻吟声,也可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感。
无宁(wú nìng)的意思: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可比性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昨非(zuó fēi)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再重要或有关。
- 翻译
- 已经很晚了,我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很高兴你比我更早欣赏陶渊明的诗。
即使生活困顿,心中对诗的热情永不减,总是期待着创作和吟咏。
春天鸟儿欢叫花开的地方,秋天宁静的天空下明亮的月夜。
在这里,我感到比那些困于长安的客人要自由,不必像戚施那样忧虑不安。
- 注释
- 晚矣:已经很晚。
归来:回家。
悟:意识到。
昨非:过去的错误。
喜君:高兴你。
先我:比我早。
和陶诗:欣赏陶渊明的诗。
何嫌:不嫌弃。
潦倒:困顿。
心长在:心中热情不减。
呻吟:创作和吟咏。
气不衰:期待的热情不减。
春日:春天。
莺啼:鸟儿欢叫。
花发:花开。
秋空:秋天的天空。
云静:宁静。
月明时:明亮的月夜。
个中:这里。
差胜:稍微胜过。
长安客:困于长安的客人。
俯仰:生活起居。
无宁:不必。
似戚施:像戚施那样忧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标题为《李简夫知易用其父韵见贻且示和陶一编并和二章答之(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李简夫的赞赏与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唐代诗仙杜甫、酒仙陶渊明风格的继承与融合。
首句“晚矣归来悟昨非”表达了诗人在返回家园后,回想过往时光,对过去的不尽如人意之事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紧接着,“喜君先我和陶诗”则显露出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欣悦,因为朋友李简夫能够领会并和韵陶渊明的诗风,这一点让孙应时感到高兴。
“何嫌潦倒心长在,故想呻吟气不衰”两句中,“潦倒”形容词语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而“心长在”则表明诗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情感是持久不变的。接着“故想呻吟气不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的追求与向往不会随着时间而减退。
“春日莺啼花发处,秋空云静月明时”这两句描绘出四季的景象,其中“春日莺啼花发处”是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描写,“秋空云静月明时”则是秋夜清朗之景。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和热爱。
最后两句“个中差胜长安客,俯仰无宁似戚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心态,虽然在长安(当时首都)的文人墨客众多,但诗人相信自己的才华与情怀能够超越他们。同时,“俯仰无宁似戚施”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忧虑,这种感情可能源于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文学创作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文学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悼景姜姊
姊妹花催折。怪朝来、杜鹃枝上,声声啼血。
回首斑衣同戏彩,频岁依依朝夕。
忽唱到、阳关三叠。
呜咽临歧无别语,但牵裾、预把归期说。
从前事,定还忆。可怜两载嗟离别。
最伤心,当年分袂,竟成永诀。
碧落黄泉穷欲遍,万一梦魂相值。
怕梦里、幽明又隔。
尔我神情相肖甚,对菱花、痴把君容觅。
连宵雨,伴侬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