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分付(fēn fù)的意思:分派任务或责任
个般(gè bān)的意思:个人或事物的特征、状况或状态。
雷动(léi dòng)的意思:形容声音巨大,震动人心。
六根(liù gēn)的意思:指人体的六个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也泛指人的感官或感觉。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善应(shàn yìng)的意思:善于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和环境。
手段(shǒu duàn)的意思:手段指的是为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方法、策略或手法。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蛰户(zhé hù)的意思:指一个人长期隐居在农村或偏僻的地方,不与外界接触。
诸尘(zhū chén)的意思:指尘土飞扬,烟尘四起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纷杂不堪、混乱的状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和修行状态。"握筇之像",意指禅师手握竹杖,象征着他的行脚僧身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机之身",则表示他随时准备应对佛法中的各种机缘。"六根摄一处",指的是禅师通过禅定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集中统一;"三昧起诸尘",三昧是佛教术语,表示禅定中的领悟,这里说它能引发对世间万物的洞察。
"蚌肠孕于月明之夜",以珍珠比喻禅师在静夜中孕育智慧,如同蚌壳孕育珍珠;"蛰户开于雷动之春",春天雷声唤醒万物,禅师的觉悟也在春雷中豁然开朗。最后两句"个般手段兮,分付善应之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禅师修行方式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深奥的禅修技巧应当交付给有悟性、能善解其意的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修行境界和智慧的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禅宗交融的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阳山寺
忆昨去家时,凉风肃巾屦。
闾里重远别,祖席烦亲故。
期会趋晷刻,仓卒戒徒御。
首尾遍吴楚,复退分携处。
岁月拂尘壁,廊庑识故步。
故人新绛帷,方屦盈外户。
褰裳喜我来,寒温问良苦。
樽酒开驩颜,鸡黍羞珍具。
欲少为君留,归心已先骛。
年少未仕初,饱食厕庠序。
束书事遨游,光阴等閒度。
一为升斗縻,奔走穷朝暮。
欲学不可得,虽悔复谁诿。
诸君其早图,前覆戒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