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壁垒(bì lěi)的意思:指阻碍或障碍,比喻限制或阻挠事物发展的因素。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颠毛(diān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生气或恼怒。
洞疑(dòng yí)的意思:怀疑、猜疑
奉使(fèng shǐ)的意思:按照命令或派遣去做某事。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汉风(hàn fēng)的意思:指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特点和风格。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石洞(shí dòng)的意思:指人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思进取,不肯努力奋斗。
受降(shòu xiáng)的意思:接受敌方投降或认输。
朔庭(shuò tíng)的意思:指北方的庭院,代指寒冷、荒凉的地方。
台观(tái guān)的意思:指站在高台上观察,比喻处于高位,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萧森(xiāo sē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喧哗的样子。
心尚(xīn shà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的心理状态或价值观念。
战尘(zhàn chén)的意思:指战争的烽烟和尘土,也比喻战争中的杀伐和残酷。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塞外观音岩》。诗中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以及对观音岩的感慨,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疑从大士游”,开篇即以喜悦之情描绘边塞战场尘埃落定,仿佛石洞中的景象也与观音菩萨的慈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颔联“不道受降唐壁垒,何如奉使汉风流”,对比唐朝的受降壁垒与汉朝的出使风尚,表达了对古代和平外交和军事胜利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当前战事的反思。
颈联“天低台观三千里,雪近颠毛四十秋”,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寒冷,天际低垂,台观远望,积雪临近,岁月悠长,展现出边塞环境的艰苦与时间的漫长。
尾联“短剑萧森心尚壮,君恩回首几时酬”,诗人手持短剑,虽处萧瑟之中,但内心依然壮志满怀,表达了对君王恩赐的感激与报效的决心,同时又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回报君恩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敬仰,展现了戚继光作为将领的豪情与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