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院(bié yuàn)的意思:指在同一个院子里,有两个独立的住所或办公场所。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过客(guò kè)的意思:指短暂经过的人或事物,比喻来去匆匆,不久停留的人。
回廊(huí láng)的意思:指建筑物中围绕庭院或花园的走廊。
客窗(kè chuāng)的意思:客窗指客人在窗户外,主人在窗户内,表示主人和客人之间的隔阂和疏远。
临觞(lín shāng)的意思:指临近拿起酒杯,即将开始喝酒。也用来比喻接近某种事物或即将发生某种情况。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却还(què hái)的意思:退还、归还
僧寺(sēng sì)的意思:僧寺指的是佛教寺庙,其中僧指的是出家修行的僧人,寺指的是佛教的寺院。
石幢(shí chuáng)的意思:指石碑、石柱,也比喻坚定不移的信仰或决心。
心降(xīn ji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平静,平复情绪。
依僧(yī sēng)的意思:指依附于僧人,表示对僧人的依赖和仰慕。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周尚志同归寓所适寺门已闭会宿张伯龙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的偶遇与相聚,充满了诗意与深情。
首联“清秋为客依僧寺,落日逢君过客窗”以清秋时节为背景,将诗人独自游历的情景与偶然相遇的友人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仿佛是秋天的旅人,在僧寺旁驻足,而夕阳的余晖恰好映照在友人的窗前,这一偶然的相遇,让整个画面显得格外温馨。
颔联“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情感交流的细腻描绘。诗人与友人并肩而坐,彼此相视,眼中仿佛都映照着对方的纯净与美好,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而当他们举杯对饮时,诗人却因酒的浓烈而感到敬畏,这既是对酒的敬畏,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表达。
颈联“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则通过场景转换,展现了聚会结束后的宁静与安详。音乐声消散,别院中只剩下银色的烛光,钟声停止后,回廊关闭,石幢也沉寂下来,一切都归于平静,但这份平静中蕴含着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尾联“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深刻感受。虽然相聚终将离去,但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并未减损,反而更加珍贵。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友人的交流,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并未因此而降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以及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十五送制参向君玉归里
薄酒长亭别,饱饭故园归。
两年婉婉席上,甘苦每同之。
騄骥群中独步,麋鹿兴前不瞬,孰可与争驰。
力挽不能寸,健翮遽斜飞。经营事,艰难状,老天知。
区区塞马得失,一笑付观棋。
用则风云万里,不用烟霞一壑,两鬓未应丝。
回首乌樯外,鸥鸟自忘机。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