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奢并惭,陈信焉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卑躬(bēi gōng)的意思:卑躬指的是低下身段、弯腰行礼,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敬重之意。
递奏(dì zòu)的意思:传递请求或报告
东学(dōng xué)的意思:指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向前。
方领(fāng lǐng)的意思:指能力高强、才干出众的人。
贵齿(guì chǐ)的意思:指年纪大、年寿高,多用来尊称长者。
济济(jǐ jǐ)的意思:形容人多或事物众多,人才辈出。
既终(jì zhōng)的意思:既表示“已经”,终表示“结束”,意为已经结束。
降礼(jiàng lǐ)的意思:表示主动向对方致以敬礼或表示敬意。
舍奠(shè diàn)的意思:舍弃旧的,建立新的。
笙镛(shēng yōng)的意思:形容乐声悠扬,动听动人。
师臣(shī chén)的意思:师徒关系中,师傅对徒弟的关怀和教导。
恂恂(xún xún)的意思:形容人的态度恭敬、谦虚,言行举止谨慎有分寸。
下问(xià wèn)的意思:指向下级或下属询问情况。
学尚(xué shàng)的意思:学习是时尚的,追求学问是高尚的。
肄业(yì yè)的意思:未完成学业,中途辍学。
- 鉴赏
这首《释奠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袁曜所作,描绘了古代学府中举行释奠仪式的场景。释奠,即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体现了对教育和知识的尊崇。
诗中首先提到“南庠贵齿,东学尚亲”,意指在南方的学府中,年长者受到尊敬,在东方的学府中,师生关系亲近和谐。接着,“卑躬下问,降礼师臣”描述了学生谦逊地向老师请教,以礼待师的情景。随后,“圆冠济济,方领恂恂”描绘了学生们整齐有序、恭敬严肃的形象。“肄业既终,舍奠爰始”则表示学业完成后,便开始进行祭奠仪式。
“韶音递奏,笙镛间起”描绘了仪式上音乐的演奏,既有韶乐的庄严,又有笙、镛等乐器的和谐共鸣。“茨夏愔愔,晬容亹亹”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庄重氛围,茨夏(古代的音乐)悠扬,面容庄重,话语绵绵不绝。“德奢并惭,陈信焉耻”则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任何奢侈的行为都应感到羞愧。
整体而言,《释奠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学府中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对教育的尊重,以及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