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道德与家族传承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这几句,诗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众多贤良之士,那么这种善行的积累,必然会带来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
“相里张”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家族或个人,这里的“相里张”可以视为泛指,代表那些在道德品质上有所建树的家庭或个人。“多贤良”则强调了这类家庭或个人所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和德行。在古代中国,道德修养被视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众多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无疑为家族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积善应,子孙昌”则进一步阐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善行的积累最终会带来家族的兴旺发达。这里“积善”指的是长期坚持行善、做好事的行为,“昌”则意味着繁荣、昌盛。这句话暗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行善积德,家族不仅能够获得当下的荣誉,更能在长远的历史中留下美好的名声,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而富有深意的句子,传递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道德修养、家族传承与社会福祉之间密切联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晚客兴?或为沈括作?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