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砚(bǐ yàn)的意思:指写作、学习的工具,也表示学习、进修。
层霄(céng xiāo)的意思:形容层次高,气势磅礴。
灯窗(dēng chuāng)的意思:指灯火通明的窗户,比喻家境富裕、生活优越。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衮冕(gǔn miǎ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德高尚,品德纯正。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临轩(lín xuān)的意思:指坐在窗前或室内高处,观赏美景或品味文艺作品。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受知(shòu zhī)的意思:接受知识、得到消息。
彤墀(tóng chí)的意思:指红色的台阶或门槛。也用来形容宫殿、庙宇等建筑华丽的外观。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下帷(xià wéi)的意思:指把帷幕拉下来,比喻事情的真相被揭露或隐藏不露。
霄上(xiāo shàng)的意思:指高出天空的极高之处,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志向远大、抱负高远。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直似(zhí sì)的意思:形容非常相像,几乎一模一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朝廷中的一幕,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与文官们的才华。首句“衮冕临轩物象熙”描绘了皇帝身着礼服,站在殿上,群臣围绕,一片祥和的景象。接着,“周家多士集彤墀”则以周朝的盛况来比喻明朝的文治昌明,众多才子聚集在宫殿前。
“才非贾谊宁须哭,直似刘蕡亦受知”两句,通过对比贾谊和刘蕡两位历史上的著名谏臣,表达了对当代官员才能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于直言进谏的态度。贾谊因直言而遭贬谪,而刘蕡则因其直言受到赏识。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即使不是像贾谊那样著名的谏臣,只要能直言不讳,也会得到朝廷的了解和赏识。
“天䘵云烟浮笔砚,蓬莱日月丽旌旗”描绘了文官们在云烟缭绕的天空下挥毫泼墨,仿佛在蓬莱仙境中书写着辉煌的历史。同时,旌旗在阳光下闪耀,象征着国家的荣耀与权力。
最后,“敢云身在层霄上,忘却灯窗昔下帷”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并未忘记过去刻苦学习的日子。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也是对后辈的勉励,提醒他们无论地位如何,都应保持谦逊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明代朝廷内文官们的风采,以及对知识、才华和正直品格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别王闲叟
婆娑晚境未知还,邂逅故人增厚颜。
次道志包宇宙外,子牟身寄江湖间。
一乘妙义想冰释,九死馀生非石顽。
敢负清凉阿师约,西庵先办十年闲。
早发王村道中寄李智父
鸡鸣戒徒御,驱马度前陂。
得雨人耕早,边山日上迟。
罢休何复道,会合邈无期。
赖有西来水,悠悠慰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