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开堤畔舫,且坐岭标居。
何事曾参指,绮言习未除。
这首诗描绘了水月精舍的景致与诗人对它的独特感受。首句“迟开堤畔舫,且坐岭标居”以动态的场景拉开序幕,仿佛在说,水边的船只迟迟才启航,而诗人则选择在山岭之上的居所暂作停留。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动态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接着,“仰见天心皎,俯含水面虚”两句,通过“仰”与“俯”的视角转换,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天空与水面。皎洁的天空与平静的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今朝名实副,前月约期如”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景象与过往约定的满足与认同。这里的“名实副”意为名声与实际相符,表明诗人对眼前景致的赞赏与认可,并将其与过去的期待相呼应,体现了时间的连贯性和个人情感的延续性。
最后,“何事曾参指,绮言习未除”两句,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通过“曾参指”这一典故,诗人或许在反思或提醒自己,不应过分追求华丽的言辞或形式,而应保持内心的纯真与质朴,回归自然的本质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月精舍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
鸿雁识先后,鹡鸰知急难。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
埙篪翕和乐,学海窥波澜。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檐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