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一○一首·其十八》
《颂古一○一首·其十八》全文
宋 / 释子淳   形式: 偈颂  押[月]韵

本地灵明一物,几人认得黄金骨。

扶锹肩上便行时大辩从来还若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地(běn dì)的意思: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大辩(dà biàn)的意思:指辩论的规模宏大,辩才过人。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骨(jīn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坚硬、强壮。

来还(lái huán)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进行补救或弥补。

灵明(líng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锐,思维敏捷。

认得(rèn de)的意思:识别、辨认、了解

行时(xíng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特定的时刻表现出色,或者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一物(yī wù)的意思:指一件事物或一个物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淳所作的《颂古》系列中的第十八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首句“本地灵明无一物”暗示了禅宗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即心灵的本然状态是空灵无物的。接下来的“几人认得黄金骨”则暗喻了真正的智慧或佛性是内在的,不易被人轻易察觉,犹如隐藏在黄金骨骼中的珍宝。

“扶锹肩上便行时”描绘了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场景,禅者即使在劳作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觉知,这体现了禅修的日常生活实践。“大辩从来还若讷”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大智慧往往是质朴而深沉的,不善言辞,如同沉默的智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和禅宗的象征手法,传达了禅宗关于内在觉悟和智慧的深刻见解。

作者介绍

释子淳
朝代:宋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次延津

曾向丰城傍玉壶,延津此日复停舻。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0)

别诸僚友

梗萍千里结同袍,此际分携思独劳。

时事敢云堪怒发,世人真亦善吹毛。

穷愁未变心如水,积毁从他笑有刀。

别后秋怀应渐好,丛台孤月为谁高。

(0)

客有诗挽先君者依韵答之二首·其一

浮世埃尘一亩宫,可怜遽问若堂封。

音容永隔幽明路,涕泪虚悬旦暮钟。

野服祇伤残薜荔,秋江何用怨芙蓉。

凭谁为作招魂赋,缥缈烟霞七十峰。

(0)

送吴翁晋光禄考绩二首·其一

吏隐居南国,书劳在禄勋。

词才方共美,宦绩更先闻。

入奏随鹓侣,北归逐雁群。

好文当此日,知羡赋凌云。

(0)

长至前二日送周驾部考绩二首·其二

丰镐惟南国,干城实楚材。

凤麟明世出,骐骥远途开。

宦绩堪殊考,皇恩正大来。

春光辞帝阙,归及咏官梅。

(0)

黄季文过访适张子云继至各示新篇赋答二首·其一

官閒不谢客,二妙忽来过。

敢比青云附,俱听白雪歌。

宦情原已少,羁思渐还多。

非藉论文侣,其如秋气何。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