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喜 敏 中 及 第 偶 示 所 怀 唐 /白 居 易 自 知 群 从 为 儒 少 ,岂 料 词 场 中 第 频 。桂 折 一 枝 先 许 我 ,杨 穿 三 叶 尽 惊 人 。[
始 予 进 士 及 第 ,行 简 次 之 ,敏 中 又 次 之 。
]转 于 文 墨 须 留 意 ,贵 向 烟 霄 早 致 身 。莫 学 尔 兄 年 十 五 ,蹉 跎 始 得 掌 丝 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词场(cí chǎng)的意思:指言辞、文辞的运用和表达之技巧。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桂折(guì shé)的意思:指以桂枝为折,表示对英雄或有才华的人的崇敬和赞美。
惊人(jīng rén)的意思:非常令人吃惊或震惊的事物或情况
留意(liú yì)的意思:注意、关注
群从(qún cóng)的意思:指一群人盲目地追随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叶(sān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字或事物的名称中带有“三叶”的意思。表示吉祥、幸运和美好的寓意。
丝纶(sī lún)的意思:形容文笔纤细娴熟,诗文细腻动人。
文墨(wén mò)的意思:指文学和书法的才华和造诣。
须留(xū liú)的意思:必须停留或留下
烟霄(yān xiāo)的意思:
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致身(zhì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全力以赴
中第(zhōng dì)的意思:中间的第一个。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桂折一枝(guì zhé yī zhī)的意思:比喻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舍弃了其他事物。
杨穿三叶(yáng chuān sān yè)的意思:形容人的智慧超群,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 注释
- 群从:追随者,这里指门生或同道中人。
儒:读书人。
词场:科举考试的场所。
中第:考中,取得功名。
桂折一枝:比喻科举考试中状元。
杨穿三叶:比喻多次成功,此处指科举连中。
文墨:文学,诗文。
烟霄:高位,朝廷。
尔兄:你的兄长。
蹉跎:虚度光阴。
掌丝纶:古代指执掌诏书,引申为位居高位,参与朝政。
- 翻译
- 我深知跟随我的读书人不多,没想到在科举考试中频繁高中。
如折桂一般,先让我得以实现愿望,像杨叶被穿透三次,每次都令人惊叹。
在文学创作上必须用心,要尽早步入仕途,升至高位。
不要像你哥哥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有所作为,蹉跎岁月后才得到重用。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喜敏中及第考试的喜悦和期望。诗中“自知群从为儒少”一句,说明诗人本身也是科举之路上的一员,但他并未料到自己的朋友能够在词场中频繁获胜。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科举成功者的重视。
“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两句,通过桂树和杨柳作为比喻,描绘了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情景。桂树常象征着高贵与荣誉,而杨柳则是才学的象征。这两句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支持和赞赏,以及对其才能的认可。
“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一段话,建议朋友在文学创作上要谨慎用心,并且鼓励他早日成就事业,达到高处。这两句不仅是诗人对友情的殷切期望,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功名和学术地位的渴望。
最后,“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一句,则是在告诫朋友不要像诗人的某位兄弟那样,一直到五十岁才获得成功。这里“蹉跎”指的是迟缓或懒惰的样子,“掌丝纶”则是司职掌握权柄的意思。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同时也强调了早期规划和努力的重要性。
整首诗充满了对朋友及第考试成功的祝贺与激励,体现出诗人对友情和学术事业的深厚感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除夜怀弟
为官与为客,相望各天涯。
明日同添岁,何年共在家。
梅飘几片雪,灯结两心花。
前月书无报,多因道路赊。
哭徐玑
前时官上归,感怆失灵晖。
不料三年后,俱随万化非。
塔峰长入座,池色自临扉。
无复乘闲屐,观棋访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