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圃秋凉入,树低逢帻欹。
水声翻败堰,山翠湿疏篱。
绿滑莎藏径,红连果压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谧的景象。开篇“夏圃秋凉入,树低逢帻欹”写出了秋天的凉意已经悄然降临,园中的果实成熟,枝头低垂像是要触及到地面上的帷幕。接着“水声翻败堰,山翠湿疏篱”则形象地展现了秋季水流潺潺、山色深绿的景致,其中“败堰”和“湿疏篱”更增添了一种荒废与萧瑟的氛围。
下片“绿滑莎藏径,红连果压枝”继续渲染了园中植物的繁盛状态,“绿滑”的莎草和“红连”的果实都是秋天的象征,其中“压枝”则暗示着果实的沉甸与丰硕。最后“幽人更何事,旦夕与僧期”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隐居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与僧侣之间约定的宁静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
常闻欲向沧江去,除我无人与子同。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