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频移渡,堤高半掩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塔(bái tǎ)的意思:指高大洁白的塔,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和高耸。
长频(cháng pín)的意思:长时间频繁地出现或发生。
处所(chù suǒ)的意思:指人们居住、工作、活动的地方。
大河(dà hé)的意思:指宽广、壮丽、奔流不息的河流,常用来形容气势雄伟或规模宏大的事物。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弓衣(gōng yī)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动作如同拉弓射箭。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骑行(qí xíng)的意思:骑着自行车或马匹行走。
桥路(qiáo lù)的意思:桥路是指搭建起不同地方之间的联系或沟通的途径或手段。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鲍之钟的《晚抵彭城渡河》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行旅的画面。首句“乱山行欲尽”展现了诗人历经山岭跋涉,即将到达目的地的疲惫与期待。次句“落日大河横”,夕阳映照在宽阔的河流上,为画面增添了壮丽的景色。
“水长频移渡,堤高半掩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蜿蜒和城市轮廓,河水悠长,频繁需要渡过,而高高的河堤则隐约遮挡了部分城市的景象,暗示了城市的规模和河流的重要性。
“黄楼迷处所,白塔最分明”是诗人眼中独特的景致,黄楼隐没在暮色中,唯有那座白塔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清晰,成为指引方向的地标。
最后两句“暝色沙桥路,弓衣数骑行”描绘了夜幕降临,月色朦胧,诗人独自或与数骑同行,沿着沙桥小路前行,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坚定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彭城渡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