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尚有粥为食,卢老今无僧作邻。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乞 米 韵 宋 /杨 万 里 鲁 公 尚 有 粥 为 食 ,卢 老 今 无 僧 作 邻 。文 字 借 令 真 可 煮 ,吾 曹 从 古 不 应 贫 。诗 肠 幸 自 无 烟 火 ,句 眼 何 愁 著 点 尘 。俗 子 岂 知 贫 亦 好 ,未 须 容 昜 向 渠 陈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借令(jiè lìng)的意思:借助他人的名义或威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句眼(jù yǎn)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结尾部分,也指事情的关键或最后一步。
容易(róng yì)的意思: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就像翻手掌一样简单。
诗肠(shī cháng)的意思:指诗人内心深处的诗意和情感。
俗子(sú zǐ)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缺乏修养的人。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吾曹(wú cáo)的意思:吾曹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表示“我们大家”,用来指代自己和一群人。
无烟(wú yān)的意思:没有烟雾,指环境清洁无污染。
幸自(xìng zì)的意思:自我幸运,依赖自己的努力而幸福成功。
烟火(yān huǒ)的意思:烟火是指烟雾和火焰,也用来比喻世间的红尘繁华和短暂的美好。
- 注释
- 鲁公:指鲁国的某位公卿,这里泛指有身份的人。
尚:还。
粥:稀饭。
卢老:卢姓的老人。
僧:出家人,此处指僧侣邻居。
邻:邻居。
文字:指文学、学问。
真可煮:比喻文字的价值高到可以当作食物。
吾曹:我们这些人。
不应贫:不应该因为贫穷而困苦。
诗肠: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烟火:比喻世俗的纷扰。
句眼:诗歌的关键之处,精华所在。
著点尘:沾染尘埃,比喻受到世俗干扰。
俗子:普通人,世俗之人。
贫亦好:贫穷也有其美好的一面。
未须:不必。
容易:轻易。
渠:他,指世俗之人。
- 翻译
- 鲁公还能有粥充饥,卢老如今身边没有僧侣为伴。
即使文字真的能煮熟,我们自古以来也不该贫穷。
我诗中的情感无需烟火熏染,句子的精妙之处何需沾染尘埃。
世俗之人怎会理解,贫穷也有其美好,不必轻易向他们诉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所作,名为《次乞米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鲁公尚有粥为食,卢老今无僧作邻。" 这两句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鲁公与卢老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自己虽然贫穷但仍能自给自足的状态。鲁公指的是历史上的鲁连公,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依旧能够维持;而卢老则是当时的一个形象,意味着没有僧人作邻,可能暗示社会的动荡和寺庙的衰败。
"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文学才能是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手段,而“吾曹从古不应贫”则强调了自己家族或门第的荣耀,不应该落到贫穷的地步。
"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状态的描述,“诗肠”指的是诗人的心思和才华,而“句眼”则是形容诗句的精妙之处。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清净无为,不受外界尘世的干扰。
"俗子岂知贫亦好,未须容易向渠陈。" 这两句诗是对那些不理解或嘲笑自己贫穷状态的人的一种反驳和自信表达。这里的“俗子”指的是那些只看重物质财富、不懂得精神价值的人,而“未须容易向渠陈”则意味着并不需要急于求成,向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那样去做。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自信与坚持,同时也展现了其高洁的艺术追求和不屈的个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夕闻鹊
冻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寿范洁斋二首
明河耿高树,素月流澄瀛。
袅袅来金风,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钟此一气清。
如潭贮皎洁,如室生虚灵。
姱节丽有晖,高情澹无营。
昔含鸡舌香,曾以凤咮鸣。
不登金张馆,尝抱箕濮情。
倏焉冰山销,揭若黄道明。
众星已牢落,太白犹光荧。
英风自骨鲠,心事元夷平。
会须朝紫皇,提笔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