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知扫尽熊与虎,尚有所忽虿及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房(ē páng)的意思:指追求权力、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
北征(běi zhēng)的意思:北征是指向北方出征,征战北方。
兵戎(bīng róng)的意思:指军事武装或战争。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皇皇(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威严庄重,威武雄壮。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蒙恬(méng tián)的意思:指一个人聪明、机智,能够恰如其分地应对各种情况。
漠北(mò běi)的意思:指远离中心地带、荒芜无人的北方地区。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兴兵(xīng bīng)的意思:指发动战争,动员军队,准备作战。
祖龙(zǔ lóng)的意思:祖龙指的是祖先的龙,比喻非常伟大、威严的人物或事物。
楚人一炬(chǔ rén yī jù)的意思:楚国人点燃一只火炬,意味着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形容为了利益大家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 鉴赏
此诗《读史》由清代诗人刘慎荣所作,以历史为镜,深刻反思了战争与权力的残酷。开篇“天下茫茫无清风,及及皇皇兴兵戎”描绘了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一片混乱与动荡之中,权力的欲望驱使着人们发动战争。接着,“秦师东出山东尽,蒙恬北征漠北空”两句,通过秦始皇的对外扩张行动,展现了大规模征服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征服带来的空虚与后果。
“虽知扫尽熊与虎,尚有所忽虿及蜂”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即便能征服强大的敌人,却往往忽视了更细微、更具破坏力的力量。这里“熊与虎”象征强大的敌人,“虿及蜂”则比喻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小势力或潜在威胁,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与征服时,不应忽视任何潜在的挑战。
“楚人一炬阿房烬,徒令后人笑祖龙”最后两句,以秦始皇焚书坑儒和修建阿房宫的典故,讽刺了权力的滥用和奢侈所带来的后果。阿房宫的毁灭,不仅象征着奢华与权力的消逝,也预示着历史的嘲讽与后人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权力、战争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后,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