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望吾庐好,曾无陋可铭。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题病树居无庐圃卷》。诗中以“病树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敢望吾庐好,曾无陋可铭”,诗人自谦地表示不敢奢望自己的居所有多么美好,也未曾有过什么值得铭记的陋习。这两句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自身品德的严格要求。
颔联“范车衰世志,颜巷几人经”,引用了古代典故,范蠡在春秋末期曾辅佐越王勾践,后隐退,其志向高远;颜回生活在孔子时代,生活简朴却学识渊博。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衰世,仍怀有远大志向,但能真正实践并坚持的人寥寥无几。
颈联“祥满胸中宅,文辉笔底星”,诗人认为美好的愿望和智慧如同满溢于心中的祥云,又如璀璨的星光在笔下闪耀。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才华横溢。
尾联“应怜最贫者,不悟劫初铃”,诗人关注到社会中最贫困的人群,感叹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生活的艰难与挑战,如同未觉察到灾难初期的警钟。这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深邃的思想境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体现了其作为一位学者兼诗人的独特风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忠公林亭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
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登殊亭作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