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田 家 以 二 月 二 日 晴 雨 占 谷 价 枕 上 口 占 宋 /洪 咨 夔 葛 根 已 尽 麦 方 青 ,延 颈 东 来 米 价 平 。怕 听 三 更 三 点 雨 ,要 占 二 月 二 朝 晴 。
- 注释
- 葛根: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或药用。
尽:完,没有了。
麦方青:小麦刚刚长出新叶,表示春天的到来。
延颈:伸长脖子,这里比喻期待。
东来:从东方传来,可能指市场信息。
米价平:粮食价格稳定。
怕听:害怕听到。
三更三点雨:深夜的雨声。
要占:祈求占卜。
二月二朝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希望天气晴朗。
- 翻译
- 葛根已经吃完,新麦开始青翠,
东方的粮价平稳,期待着好天气来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夫在春天时节对天气和谷物价格的密切关注。"葛根已尽麦方青"暗示了春季作物的生长变化,葛根已经吃完,小麦开始抽青,显示出农事活动的季节性转换。"延颈东来米价平"表达了农夫期盼丰收,希望米价能保持平稳,反映出农民生活的经济压力。
"怕听三更三点雨"一句,诗人通过表达对夜间降雨的担忧,展现了农人对天气预报的依赖以及对雨水可能影响收成的忧虑。"要占二月二朝晴"则直接表达了农夫对晴朗天气的祈愿,因为二月初二是传统的祈雨节,他们希望通过晴天确保谷物顺利生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经济稳定的渴望。洪咨夔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民生疾苦,这首诗正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飞伯劳歌
西飞者燕东伯劳,华堂锦帐生蓬蒿。
少年儿郎轻薄子,弃捐比翼如鸿毛。
咫尺天孙与河鼓,岁岁年年隔银浦。
一朝乌鹊来填桥,犹得相逢话辛苦。
脂车秣马夜不停,漂流南北如浮萍。
当时离别勿复道,悲风冉冉来长檠。
机上双鸾手中线,宛转流黄涕沾面。
铅华落尽君不见,东飞伯劳西飞燕。